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10日讯 11月29日,团中央全国青年创业园区建设工作会在天津召开。会上,成都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成为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40家单位之一。
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省、市、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民生工程实施载体,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区持续推进青年创业园区建设工作,创新实践,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
创新管理运营模式
企业创新推介、青春创业实战分享、创业融资对接……“创业基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引入具备先进理念、丰富经验、专注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专业团队负责运营管理,充分利用专业团队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广阔的市场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准则,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为入驻大学生提供产品推介、创业辅导、扩大融资、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管家式”创业服务。同时,“创业基地”还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力量融合,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平台支撑+项目运作+机制保障”,“创业基地”融合政策保障、技能培训、融资支持、导师辅导、宣传展示等服务举措,建成“创业咨询、市场开拓、投融资、技术支撑、信息管理”五大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扶持孵化体系
“我们将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华大学和成都大学等省内8所高校合作,引入环艺设计、平面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等创业团队入驻孵化。”据团区委介绍,“创业基地”在以初创期文化创意类和科技信息类的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孵化器基础上,将服务对象向前、向后延伸。建立了省内首个将扶持对象向前延伸到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苗圃,以创意设计类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为扶持对象,进行“创业种子”遴选,通过定制式、精细化的“创业种苗”培养,提高成活率;建立企业加速器,以快速成长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着眼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帮助企业加速成长,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最终构建起“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接力式的三级孵化体系,在创业苗圃内“育苗”成功的团队优先入驻孵化器,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优先进入加速器,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全链条”的孵化服务。
突出主导产业特色发展
多果科技有限公司、品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象印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业基地”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培育出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集聚发展、规模发展,为建立新型经济形态、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强支撑。
截至目前,“创业基地”累计引入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数字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创业企业79个,孵化出园企业35个,在孵企业44个,年均实现青年大学生创业150余人,带动就业1000余人,先后吸纳硕士学历创业青年5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2人。
建立“双师型”导师队伍
11月15日下午,“创业基地”特邀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部副部长龙飞、大型外资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朱笑非作为导师与成都海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金涛,就企业业务拓展、宣传渠道等问题做了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两位导师针对企业的困惑提出合理建议,企业受益匪浅。
全程导师服务是“创业基地”的一个创举。“创业基地”一方面通过聘请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重点在项目设计、机会识别、项目营销等方面,为入驻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创业导师库,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作为着力点,提供创业基础知识、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指导。“我们已经组建了25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开展一对一诊断活动60余次,开展商务礼仪、人力资源规划等专业培训活动20余次。”
搭建青年创业交流平台
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需要资金、技术和实力,更需要人才、团队和合作。成立于2012年的锦江区青年创业协会,以实现“联系服务青年、共同创业发展”为目标,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入驻企业作为锦江区青年创业协会会员单位主体,在拓宽创业青年参与社会建设渠道,完善青年创业服务的社会网络构建方面,通过搭建青年创业交流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凝聚优秀青年创业者,帮助青年创业、服务青年发展、优化青年创业环境,积极促进锦江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单位32家,合作单位2家,多次承接或协办各级各类青年创业活动。
(杜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