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

校党委书记马跃荣为新遴选校级重点学科进行授牌

校长梁繁荣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30日讯 12月3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会议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提出通过三年建设实现两到三个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若干优势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等系列学科建设目标。
校党委书记马跃荣、校长梁繁荣为新遴选校级重点学科进行了授牌。
“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科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党委书记马跃荣指出,加强学科建设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是提高办学水平与办学实力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全校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在学科建设思路的关键问题方面,马跃荣指出,学科方向凝练要抓特色和抓亮点、人才队伍建设要筑高原和建高峰、学科平台建设重心转向要抓共享与抓开放、体制机制建立要有新思想和新举措。他同时提出要构筑学科建设的发展生态,努力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团队,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学科文化是一个学科建设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学科发展的最终标志在于是否形成自身的学科文化,是否拥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是否构筑了开放、平等、自由、包容的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
校长梁繁荣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梁繁荣提出,未来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构建中医药学科高峰平台、培育优质人才、产出重大成果、繁荣学术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瞄准学科前沿,遴选一批高水平、引领学科建设的带头人,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突出的科研平台、临床基地,产生一批具有显著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产出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同时,要建立体系完整、流程规范、责权利明晰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探索以院系为基础,以人才队伍为核心,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学科组织形式和建设运行机制。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实现两到三个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若干优势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力争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主干学科整体实力在全国排名上升一到二位。
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将按三级建设体系抓好学科建设落实工作,并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保持长期稳定的学科建设经费,确保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将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政府、行业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扩大学科建设的资金来源。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机制,重点学科重点投入,重点投入重点管理。
资料显示,十一五以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创新团队,构筑创新平台,提升整体水平,学科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一个,国家级二级重点学科三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二十三个,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三个,四川省二级学科十八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三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四个,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两个,校级重点和特色学科十二个。
资料显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先后参加了教育部2009和2012年二轮一级学科评估并获得较好成绩。其中中医学学科整体水平位居第一层次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之后,与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南并列第二层次。得分79分,在二十所高校中排名第六。中药学学科整体水平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中国药科大学位居第一层次,得分84分,在二十八所高校中排名并列第二。中西医结合学科整体水平位居第一层次北京、复旦、上海、广州、川大之后,与辽宁、湖南、第二军医、解放军总医院并列第二层次。得分76分,在二十六所高校中排名并列第六。(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