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月26日讯 “以前乡里没有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娃娃都是和中心校的哥哥姐姐们挤在一起,有些不方便。”1月14日,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乡金胜村村民王世明刚刚送完娃娃上幼儿园,谈到该乡公办幼儿园已经从中心校独立出来这一变化时,他感慨地说:“这里条件很好,和城里的幼儿园没啥区别,娃儿在这里我很放心。”
如今的凉姜乡中心幼儿园,于去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占地4.5亩,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园里有5个班,学生191人,配备有专业教师8人。同时有完善的游玩设施、电视教学设备等。“除办学条件好外,教师都比较年轻有朝气,都是大学学前教学专业毕业的。城里的公办幼儿园还定期组织教师到这里来指导。”王世明指着幼儿园“教师风采”栏,兴奋地说:“以前有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翠屏区级机关幼儿园是凉姜乡中心幼儿园的对口帮扶单位,区级机关幼儿园每月都会派出业务骨干开展对口支教活动,同时开展“一周置换培训”,即由区级机关幼儿园派出1名骨干教师到凉姜乡中心幼儿园开展指导,凉姜乡中心幼儿园同时派出1名骨干和3至4名教师到区级机关幼儿园跟岗学习,为期至少一周。在“智力帮扶”下,这所新幼儿园一投入使用就走上了规范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凉姜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并投入使用,只是翠屏区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生动剪影。王世明的观察和感受,道出了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的心声。
2013年,教育部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四川省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两个项目落户翠屏区。
据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鲍媛媛介绍,着眼于保障适龄儿童“好入园”和“入好园”,对全区学前教育事业进行了优化布局。截至2014年底,翠屏区依托乡镇中心校,连续实施改、扩、新建,一批新建幼儿园拔地而起,同时在中心校各校区开办幼儿班,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其中,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而今年还将投资3400多万元(不含征地费用),新建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此同时,翠屏区鼓励条件成熟的幼儿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27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星级评估认定。
2015年初,按照“优质、公益、共享、共进”原则,推动两个项目实验,促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翠屏区出台《关于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改革的意见》,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策略。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廖霆表示:“我们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又一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把这件民生工程抓实抓好,让幸福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