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4月1日讯 3月31日,成都市教育局在成都市锦西幼儿园召开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内涵发展现场会。随着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我市近几年将有一大批公办园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更好地满足适龄儿童接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是许多新建公办园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新建公办幼儿园内涵发展现场会在成都市锦西幼儿园召开,该园创办于2014年,是《成都市幼儿园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出台后首家建成移交的公建配套幼儿园。该园为金牛区教育局举办的公办园,占地面积8.466亩,设计规模12个教学班,可容纳幼儿360余人。2014年起,成都市启动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今后三年计划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450多所。今年,市政府已将建设150所公办幼儿园纳入民生工程目标。目前,各区(市)县正抓紧实施。
现场会上,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40多所幼儿园园长,围绕如何加强新建公办园管理,实施科学保教,提升办园质量进行了现场观摩和研讨。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大邑县、新津县等分别交流了落实“两为主”发展原则,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公办园发展机制,保障适龄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积极探索。
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参加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坚持内涵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使公办幼儿园运转能力与建设速度相协调,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协调,提高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要按照“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教师待遇保障“三个机制”。
二是要提前谋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确保新建公办园实现教师配备、设施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三个达标”。
三是要努力实现教研指导、师资培训和质量监控“三个全覆盖”,提高新增公办幼儿园保教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