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一則《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工作的通知》,讓分班尤其是初中階段分班的話題,再次掀起熱烈討論。
“均衡分班,就是要倒逼初中學校做出深刻的變革。一方面,學校要真正提升教師整體的專業化水平、關注學校自身的內涵發展,學校要拿課程、拿專業來說話﹔另一方面,均衡分班加速了選課走班、差異教育等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學校的普及和落地,從而實實在在地提升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成都市教科院院長助理、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黃祥勇表示,“均衡分班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政策,包括公民同招、公民辦初中100%搖號、成都初中強校工程、新優質學校培育計劃、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等,它其實是一套組合拳,相信今后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出台,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確保良好的教育生態,保証義務教育的公平與質量”。
如今,快一學期過去了,成都初中學校的分班情況如何?學校都做出了怎樣的變革?帶著種種疑問,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部分初中學校,來深度解剖均衡分班背后的教育思考。
變革一
行政班為主 選課走班為輔
同時滿足公平和個性化需求
在成都市教育局今年嚴格要求取消重點班、實驗班以前,石室中學北湖校區初中部就一直採用的是均衡分班。
那麼,怎樣做到均衡?“分班以前,我們會對初一新生進行一次大數據的全面摸底,包括學生學習基礎、畢業學校、家庭背景等等,在此基礎上,做到每個班的生源情況、男女比例達到均衡。”石室中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北湖校區執行校長李賢中介紹,為了讓每個班在學習上處於同一起跑線,在學科摸底測試中,每個班的班平均分甚至會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都是一樣的,這是生源的均衡。同時,學校還會均衡搭配每個班的教師團隊,並通過抽簽的方式來進行匹配。
均衡分班以后,每個班學生的學情各不相同,且差異較大,老師又如何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對此,李賢中表示,學校採用了行政班和選課走班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
在行政班教學中,老師會將國家課程標准作為最基本的依據來進行教學,盡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並根據學生學情差異進行分層輔導。在選課走班中,每周五下午都是學校的選課走班時間,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每個學科,學校都將其分為了A、B、C、D四個層次,學生則根據老師建議的層次,去到相應的班級上課。“這樣就解決了不同學生對應的教學標高不同的問題。”李賢中說,學校此項舉措已堅持實施了3年多,從進校入口和畢業出口的對比來看,“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今后也會繼續這樣實施下去。”
選課走班進行的分層教學與直接區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李賢中解釋,“重點班”的出發點在於對“掐尖”“優生”和“升學率”的關注,而選課走班則是出於對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長的關注,它的分科分層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並且它也不像“重點班”一刀切那樣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比如某個同學在選課走班中數學分到了D層,但是他的語文很優秀在A層,那麼他一樣可以看見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許,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回到均衡分班的行政班以后,他也不會因為沒有在“重點班”而感到無端焦慮。
變革二
以項目制分批開展差異教育試點
對學生因材施教
作為備受成都家長關注的四七九“小聯中”之一,石室聯合中學在嚴格執行均衡分班的基礎上,今年也做出了大動作——率先啟動了“石室卓越英才培養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社團活動時段)分批開展差異教育試點的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
“我們嚴格落實了均衡分班的政策要求,同時也在思考,石室聯中作為家長心目中的傳統優質初中,如何在變革的時代順勢而為,主動創新,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對學生實施差異教育、揚長發展,從而把每一個學生推向卓越,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突破的一個課題。”石室聯中校長宋奕雲表示,對此,學校聯合石室中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北京愛突破教育團隊共同啟動“石室卓越英才培養計劃”,來培養充分具有學科素養、領導能力、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
據介紹,作為對嚴格執行均衡分班的回應,該培養計劃與傳統的課程體系相比,不僅課程內容更加豐富,課程設置方面也有諸多突破。例如,語文和英語採用分類提升的方式進行,數學競賽採用分層走班,同時還開設了分時必修的全外教授課的設計思維和領導力課程,以及採用選課走班方式進行的生物競賽、航空航天、STEAM課程和演講與口才課程等,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採用不同的實施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
當然,“石室卓越英才培養計劃”只是石室聯中開展差異教育的第一批試點,后續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學校還將分別開展類似的不同培養計劃。據了解,長期以來,石室聯中在對同學們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查和評估以后,利用學校、社區、家長和社會等資源,還開發了多樣性的校本課程以供學生選擇,讓每個學生都至少有一項特長,來滿足更多學生的成長需求。其校本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以學分制進行考核。一學年學生需要修滿12學分,才能拿到校本課程的結業証書,從而才有“資格”領取畢業証。
為何要強調均衡分班?
減少社會教育焦慮 符合學生成長規律
為何義務教育階段要強調均衡分班?對此,李賢中表示,教育公平可以說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它強調的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如果不均衡分班,首先它會給家長、給社會制造教育焦慮,這樣的氛圍是不利於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的,同時,有差別的分班,對於沒有進到“重點班”的那部分孩子而言,將是一種自信心的打擊,這樣的教育方式也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成長規律。此外,部分學校為了抓中考重點率等,會將更好的師資和教育資源傾斜給“重點班”,這樣一來,對於“非重點班”的義務教育段孩子而言就會有失公平。
因此,一所真正優質的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的是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應該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而不僅僅是“重點班”的學生。
均衡分班帶來了什麼?
學校拿課程來說話 提升教育優質均衡
“均衡分班,就是要倒逼初中學校做出深刻的變革。一方面,學校要真正提升教師整體的專業化水平、關注學校自身的內涵發展,學校要拿課程、拿專業來說話﹔另一方面,均衡分班也加速選課走班、差異教育等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學校的普及和落地,從而實實在在地提升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成都市教科院院長助理、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黃祥勇表示。
“均衡分班,對原來教非‘重點班’‘實驗班’的老師而言,其教學水平現在面臨更大的挑戰,但這恰恰有利於各個層級的老師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整體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黃祥勇說,實施均衡分班以后,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教師之間的差距會逐漸縮小。(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