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
以上政策,简称“双减”,一减孩子作业负担,二减孩子校外培训负担。
为什么双减选择了成都?
教育部负责人有这样的侧面答复:
一是因为试点地区影响相对较大,关系全局成效;
二是因为试点地区开展“双减”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三是先行先试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通过部分地区的试点工作,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后期在全国逐步推广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在此之前,成都早已为“双减”做了很多铺垫:
首先是减负“二十条”。2018年,成都便出台“二十条”减负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管理、作业管理、作息安排、补课要求、考试评价、教辅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譬如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应要求学生抄写所布置的作业项目、鼓励教师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
在校外培训方面,分别对学校和教师提出要求,提出了“六个严禁”:严禁学校组织、要求、推荐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学校与校外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各级各类学校为校外机构有偿补课、学科竞赛、考(测)试提供场地、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等。
另外,成都市教育局推出的作业“正负面清单”,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等措施,严格控制了学生的作业用时和作息时长。教育局还推出《“熊猫智慧家长”家庭教育微讲座》等讲座,从理念上倡导健康的育儿方式。
成都教育行业将如何洗牌?
“双减”落定成都后,成都教育行业将如何洗牌呢?这次的“双减”要求试点地区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改革:
一是对现有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全面排查,重新审核登记,解决过多过滥的问题;
二是可探索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三是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学科类培训纳入政府指导价,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熊猫向南这两日已有撰文将上述内容翻译,指出了教育行业未来将面对的4个核心问题:
1、教培行业是要黄了吗?以后怎么办?
你所看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别人的解决方案。这些新政(出来的,和尚未出台的),一定都是为了解决一些你没意识到的问题。新政越严厉,说明要解决的问题越严重。什么问题?当下中国教育的两个底层问题:公平和成本。
2、剧场效应,是教育成本高的罪魁祸首。
那怎么办呢?必须把第一排的人强行摁坐下,然后宣布,谁站起来,就必须强行退场。教育成本降下来了,出生率才有可能上升。
3、丰俭由人?教育怎么能丰俭由人?
如果教育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可以丰俭由人,那么从宏观层面上看,就必然带来一个结果:最好的教育资源,必然会分配给最有钱的家庭。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买了道具,开了外挂,就会更有机会,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上一代竞争获胜的人,他们的下一代,也越有机会获胜。这就是:阶层固化。
教育,可能是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最重要的通道。这条通道上,不能有付费高速,更不能被钱堵死。教育必须公平。
4、所有这些政策,都是把钱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解绑。
这一轮的整治,是以“让钱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脱钩”为目的的。
教育,是一个市场。是市场,就有市场的规律。
但教育,又是国家大计。国家大计,就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意志。
这四个答复是否准确,各位看官各有高见。
目前,我们已经看见,成都高新区就“双减”政策实实在在地展开了行动。
督查首日,成都高新区教文卫健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和相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一同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学而思培训学习、新东方培训学校以及心田花开培训学校。
督查什么?从现场了解到,此次督查主要围绕培训内容、教师资质、收费情况、培训时间、广告宣传六大方面进行严格督查。
据教文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专项督查行动将全面覆盖辖区内200余家白名单培训机构,并持续到8月底。
城粉预计这波“双减”效果如何?你看好成都高新区的动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