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拉开帷幕,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余位嘉宾齐聚蓉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亚洲教育的未来”。
在本次年会的中小学校长分论坛上,温江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作为协办单位亮相,总校长邓文光以“坚守育人初心,回归教育原点”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世纪21年的办学历程,以及在五育融合重点新世纪模式。
二十一年老校开新区 新世纪教育焕发新活力
新世纪学校创办于2000年,是成都成立最早一批私立学校之一,也是成都温江本地最早的民办学校。建校以来,新世纪一直坚守教育正道,时时以“做教育就是做良心”告诫自己新世纪人筚路蓝缕,勤勉进取,通过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现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成为了温江人“家门口的好学校”,可以说是当地的金字招牌。
“学校没有固步自封,没有沉醉于过去的高质量高分数,而是紧跟时代,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办学思想,努力满足未来人才的需求,满足温江市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邓文光说。
新世纪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硬件提档升级。新世纪文武路的老校区里多了新设备。紧接着,新世纪在光华新城新建了一所占地7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的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花园式的新学校,可以提供近4000优质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位,为学到温江再添上美丽的一笔。
同时,新世纪也没忘记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总结历史经验,对标时代需求,新世纪重新构建了新的“54321”高素质校园人才培育体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崇德修身博学尚美四维并进,真实、幸福、卓越的学校文化三原色,建设五度学校、四美校园两个办学愿景,培养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和优秀公民的一个育人目标。
邓文光说:“这是我们新世纪人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是新世纪人对未来教育的理解,我们也将借此重塑我们的新世纪。我们呼唤并坚信新世纪人将一直保持对生命与成长的敬畏,保持对教育的理想与热情,保持对办科学办学的追求,保持对世俗与功利的与警惕,我们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充分结合学校实际,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目标,开创新世纪的新世纪。”
双减之下的五育并举 新世纪模式初见成效
在本届亚洲教育论坛上,中小学校长分论坛备受关注,数十位来自成都各大知名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聚焦“五育并举、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现在国家强力推行双减政策,大力实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党和政府定了方向,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坚守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原点,让教育回到学校,回到教室,回到孩子的成长之中。”
邓文光说:“双减是政治任务,是民生工程,必须坚决执行。但减负不是简单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少培训,而是要科学减负,要将减负、增效、提质一起考虑。可以说学生减负减压,老师、学校则在一定程度上要增负增压。这对我们学校、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五育主张上,新世纪围绕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未来的教育目标,提出以德育为先、以智育为重、以体育为基、以美育为要、以劳动为本,积极推动从智育独大向五育并举转变。
在学校德育上,邓文光校长特别介绍了新世纪独具特色的“体验式德育。小学的习惯德育,初中的发展德育,高中的走心德育”,三阶段德育教育既有联通又有梯度。体验德育注重以德育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养德,提升学生的能力体验;以行达志,拓展学生的社会体验。新世纪的“四礼”(开学礼、散学礼、誓师礼、毕业礼)、“五节” (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科技节)就是“体验德育”的典型表现。
在“五育并举”的具体行动上,新世纪基于“五四三二一”高素质校园人才培育体系,正聚焦四项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凝聚五育并举”发展共识;建设学校课程,构建“五育并举”框架路径;优化管理架构,打造“五育并举”服务团队;创新评价体系,形成“五育并举”激励机制。
学校课程是“五育并举”落地实施的关键,对此,邓文光校长介绍了新世纪课程建设的一些表现和主张:形成完整的国家课程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体系,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做到门门优秀;追求绿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幸福感;大力强化既有的艺术课程,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做到人人会一门乐器,拥有一项艺术特长;科学教育、实验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市区的科创活动上收获满满;体育教育规范而有品质,学生活动充分,不仅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且人人有一项体育爱好或特长;建设多个开放式图书馆,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校园名至实归;依据既有劳动教育方案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打造学校专属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升格校本课程,从格致课程的五大板块升级为拥有八个分支的卓越课程。新世纪的校本课程已经孵化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比如歌舞《鱼凫花开》,多次参加省、市、区艺术节展演,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学校每周二、周四下午的校本课程时间是新世纪孩子个性学习的盛宴。
邓文光说:“教育是未来,教育是希望,教育是良心。国家对教育的规范就是在净化教育的天空,相信扫除阴霾,必有蔚蓝的天空,必有美丽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