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15日讯 猝死,正日渐成为职场头号杀手。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5月13日,北京一家广告公司24岁员工猝死;2012年7月,24岁淘宝店主艾珺因过度劳累在睡梦中离开人世;2012年8月,46岁的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猝死……
一面是劳累工作带来的高薪报酬,一面是因用脑过度引发身体机能失衡,对于众多职业人群而言,个人健康管理日显紧迫。为此,我们选取了几大高薪职业,分析其潜藏的健康风险,希望引起重视。
被忽视的健康管理
33岁的刘恒(化名)是国内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朋友圈里,他总给人以阳光、健康的印象,足球、登山、跑步等运动项目样样精通。
和所有医务工作者一样,身为外科医生的刘恒平常工作非常繁忙。他曾向朋友谈及其所在科室每天的诊流量让他连吃饭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每天和病人打交道,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令他晚上做梦也担心出差错,精神持续高度紧张。
尽管工作压力令刘恒倍感疲惫,不过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他自己均从未担心过他的健康问题。“压力再大,平常通过运动就能排解,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过最近刘恒却总有胸闷气短的感觉,特别是在工作强度增加时,这种难以表述的不适感更为强烈。在医院全面检查后,他得知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因长期高强度工作所致。
事实上,据我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7.8%的医生每天工作8~12个小时,并有16.4%的人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而高达67%的医生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36个小时;几乎全部医生都处于无规律的生活状态,83%的医生中午不能按点吃饭或只能较快吃饭;96%的医生曾在工作中憋过尿;每天运动的医生不到20%,从来不运动占15%;超过40%的医生会因为白天紧张而睡不香,经常失眠和难以入睡的人占到24%。
同时,在我国医务人员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66.5%;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2倍;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国男医生相比同龄同性别健康人群高4倍。
此外,从1990年1月至2013年8月,24年间东莞至少发生了在睡眠中不明原因猝死的案例1124例,其中2004到2013年的10年间有697例,而且案例越来越多,发病的高危因素依然存在。
专家表示,包括不少医生在内都认为运动能预防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健康风险,实际上这是一大误区,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饮食、运动、膳食补充剂以及工作时间的合理搭配。
不规律作息成健康杀手
媒体工作者相对弹性的工作时间引来不少羡慕眼光,不过也正是这一特点,令该群体的健康状况埋下隐忧。
西方心理学家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级数越大越紧张),新闻记者与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并列第三,为7.15级,仅次于8.13级的矿工和7.17级的警卫人员。
中国医师协会针对传媒从业者所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媒体从业者亚健康检出率为97.5%,比国内百万受检者73.1%的亚健康检出率高出25个百分点,比普通人群提前10年进入亚健康状态。
而与其亚健康状态相对应的是,大量媒体工作者在严重地透支健康。
多数媒体工作者不能准时睡觉起床、一日三餐经常不能准时、经常加班的比例极高;每天使用电脑时间超过4个小时,有的甚至更长。
有媒体人如此形容一天的工作状态:“刚拿起筷子,就接到采访任务的电话;夜班上到凌晨,已是浑身酸痛,本想回去睡个好觉,可躺在床上却已睡意全无睁眼到天亮;白天开了一天会,交稿后终于松了口气,可夜里做梦却被‘稿件出错’给惊醒。”
除了不规律作息,心理压力过大也在威胁着媒体人的健康。
由于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特点,决定了媒体工作者必须去采写不断涌现出的大量难以预测的新闻事件;另外,其长期接触社会负面事件,也会形成一定心理压力。
用脑过度成职场健康杀手
事实上,无论是医生,还是媒体工作者,用脑过度已成为威胁其健康的一个共同诱因。
在网络选出的十大容易猝死的职业中,广告设计师、IT工程师、网络店主、公务员、四大会计事务所员工等均长期处于用脑过度的状态,同时,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
重庆一三甲医院医生表示,经常疲劳是一种报警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此时应停下来,把大脑放空,调整工作节奏,不要给身心火上加油;同时,长时间工作还会引起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健康问题。
专业人士建议,职场人士要学会对自己健康进行管理,每日均衡营养,定时定量合理饮食,如果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满足全面营养,建议在膳食之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保障睡眠、注重充分休息、适当运动和善待压力,学会把压力作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种种挑战。
(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