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两位全国著名眼科专家自立门户创办医院

陈晓明和罗清礼两位专家在成都华厦眼科医院正式就职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18日讯 两位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一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教授和罗清礼教授联手创办成都华厦眼科医院的消息近日引起全国眼科界震动。记者了解到,这样高级别的眼科专家离开体制办医院在国内目前尚属首例。
8月18日,陈晓明和罗清礼两位专家在成都华厦眼科医院宣布正式就职,并同时启动了华厦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动。华西眼科原本只有三位博士生导师,如今其中两位博导都同事离开了温室一样的体制开始创业,成为同一家眼科专科医院的掌舵人。谈起当初的选择,这两位教授却显得十分淡定,“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缘起:等挂号等手术,无奈的患者
前段时间,陈女士带着七十二岁的母亲到乐至县当地医院检查眼睛,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母亲左眼眼眶患有恶性肿瘤,需要尽快摘除。由于技术问题,陈女士母亲不得不转到一家大医院进行手术。结果陈女士好不容易挂到专家号后才发现,她前面还有一百多人在排队等候,“老人家身体本来就差,在医院苦等那么久不是遭罪吗?”说起那次经历的陈女士一脸无奈。
陈女士母亲的遭遇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集中在大医院。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结构的失衡,让很多大医院不堪重负。
说起看病难的情况,两位教授也是深有感触。罗清礼教授说,以前很多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挂号都要长时间排队,等手术排期更加困难,甚至要等三个月左右才能入院。陈晓明教授每天则要接诊上百个病人,手术预约三个月以上。经常有远道而来的病人和家属看不上病,甚至找到他拦路下跪求助。谈起这些情景两位从医多年的教授都是唏嘘不已,却又显得无能为力。
抉择:创业办医院,向看病难开战
一说起那些被青光眼折磨在失明的恐惧中的病人和家属,陈晓明教授满脸沉重,“我搞了一辈子的青光眼,研究了几十年,传承了老一辈专家教授们的经验和心血,却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这不应该啊……”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的逐渐深入,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让陈教授看到了医疗资源走向合理分配,让更多人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契机。他对自己的同事,华西眼科另一位博士生导师,著名眼眶病专家罗清礼教授说,“只要能让更多老百姓看得了病,看得起病,能够为他们解决病痛,我们就该支持。”
最终,两位教授从三甲公立医院辞职走上创业之路,创办了成都华厦眼科医院。他们希望在自己开办的医院里病人看病不再是难题,患者能看得了病,同时也看得起病。在成都华厦病人不用长时等待,随时都可以找两位大专家看诊和做手术,能享受到高级别的眼科诊疗服务。
据了解,两位院长上任后将利用互联网开展全预约模式,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接受患者预约,最大限度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题。
愿望:打造西南地区疑难眼病诊疗中心
作为成都华厦眼科医院掌舵人的陈晓明和罗清礼两位专家表示,“把最好的技术、设备和最好的医疗质量管理带到医院,更多更好的服务病人,希望我们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医改探索一些经验,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他们的目标,是把医院打造成辐射西南地区的疑难眼病诊疗中心。
据了解,这家新建医院是成都首家三级眼科专科医院,科室配备齐全,还引进了大量国际一流眼科设备和技术,开设了眼科技术都是国内领先的,如飞秒白内障手术,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复杂性眼眶肿瘤手术、疑难青光眼手术、复杂性角膜移植手术等。除拥有顶级的硬件配置外,医院还吸引了多名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极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加盟。
说起这次创办医院的经历时陈晓明和罗清礼表示,除了能服务更多病人,他们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培养更多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年轻医生,造福更多患者。
大爱无疆:启动全川免费眼疾筛查活动
即日起,成都华厦眼科医院启动面向全川的公益眼疾筛查活动,主要面向全川青少年及老年人两类人群,开展眼疾普查,及眼保健知识讲座。为此,华厦眼科拨付了一百万元作为活动的启动资金,并计划持续将该活动进行下去。
据了解,筛查计划在2015年12月前主要面向成都市区及周边郊县居民,以大成都为主,用两到三年时间陆续扩展至全川,平均每年普查人数在十到十二万人次,为普查人群建立眼健康档案,持续跟踪。此次活动还会选取青少年及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单位如幼儿园、中小学、老年学校等授牌,建立长期服务联系。
贫困眼疾患者可通过华厦光明基金予以救助,保证病患及时得到治疗。贫困眼疾患者凭所在居委会、街道办开具的家庭贫困证明,到医院就诊时向光明基金办公室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即可享受复明手术援助。罗清礼教授告诉记者,创办医院开始他和陈教授就希望能做永续的公益,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这次公益活动也旨在提高大家对眼健康的认知,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眼健康。(代朗 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