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14日讯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团市委从构建信息平台、建立关爱队伍、规范阵地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加强城乡互动入手,按照全域化、项目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服务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加强队伍建设
为关爱工作提供人力资源
“根据我市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我市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儿童)共28423人,其中0至6周岁的有5429人,占总数的19.1%,7至18周岁的有22994人,占总数的80.9%。如何帮助、服务好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打造一支长期的、稳定的、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团市委广泛动员团干部、青年企业家、在校大学生、“五老”志愿者参与关爱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卫生健康、艺体特长、文化知识、法律维权、助困帮扶等各类志愿者1.1万人。“为了进一步夯实工作队伍,我们还着力建立了以志愿者、辅导员、邻里爱心爸爸妈妈为主要力量的三方关爱主体,力争实现每名留守学生(儿童)均有三个关爱力量覆盖。”
推动社区居民“互助行”,传递邻里互助能量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立足城乡社区留守服务多样化需求,团市委和金堂县团委在社区居民中招募医生、教师、律师等社会专业志愿者以及“爱心爸爸妈妈”“生活爸爸妈妈”等邻里志愿者,开展健康培训、学业辅导、法律咨询以及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让留守学生就近得到全面细致的照顾。今年7月,金堂县赵镇北滨社区志愿者为留守学生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帮助孩子按时完成功课;开办美术、舞蹈、英语3类公益培训班,服务留守学生300余人次,培养孩子兴趣特长;开展暑期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系好留守学生“安全带”;举办“宝贝换乐go”闲置互换活动两次,提高留守儿童沟通交往能力,培养节约意识。
规范阵地建设
为关爱工作提供活动平台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全市各级团组织依托村(社区)和中小学校,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建”方式建设留守学生之家。目前,全市共建成留守学生之家171个,其中市级示范留守学生之家46个。留守学生之家需配齐相应软硬件设施,达到“五个一”标准,(即一台电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一批文体活动器材、一批青少年读物)。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关爱活动的重要活动平台,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类团属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一步开放。“广泛吸纳社会力量,为留守学生提供多种场地保障,逐步形成‘村(社区)留守学生之家+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乡(镇)志愿者服务站(点)’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留守学生硬件资源的下沉和覆盖。”
丰富服务内容
为关爱工作提供多种载体
记者了解到,针对留守学生的实际需求,团市委广泛开展了亲情沟通、学业辅导、兴趣开发、习惯培养、安全教育等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其中,“爱的团聚”“快乐学校”“城乡少年幸福游”等品牌活动,受到了留守学生(儿童)的普遍欢迎。仅去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的各类关爱活动覆盖留守学生(儿童)逾6万人次,举办关爱留守学生(儿童)亲情大讲堂200余场,通过讲解家庭教育知识、传授亲子教育方法,培训留守学生(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近1万人次。
7月,在团市委的指导下,金堂县团委联合3所高校到6个乡镇持续开展暑期关爱活动,与中央民族大学的12名美国留学生代表在赵镇开展暑期农村支教活动,为留守学生们带去全新的国际化教育学习体验。同时,西南财经大学在三溪镇开展了“青春飞扬·助梦金堂”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学生不同特点,开展了课业辅导、心理陪伴、感恩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了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的长效帮扶机制。
构建信息平台
为关爱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开发建成成都市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信息数据全覆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加大了收集、整理留守学生(儿童)基础信息,以及关爱动态等,实现了信息档案、关爱跟踪、效果评估“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功能,提高关爱工作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调动区(市)县、乡镇、村(社区)、学校各级团队组织的积极性,采取专人管理、在线跟踪,逐步实现留守学生(儿童)基本情况、实际需求、结对帮扶、社会关爱等相关信息动态更新。“目前,全市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全市留守学生(儿童)的覆盖,反映了28423名留守学生(儿童)的基本情况,掌握各类关爱信息3万余条。”
加强城乡互动
为关爱工作提供长效保障
推进高校志愿者“乡村行”,汇聚关爱青春力量。“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多、高素质志愿服务力量薄弱的实际,我们积极对接市内外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多种类型的校地共建主题活动。”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留守儿童最多的金堂县,目前已与电子科大、西南财大、成都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19支关爱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30场次假期集中关爱活动和百余场服务活动,服务留守学生超过30000人次。
针对留守学生(儿童)数量与工作资源、工作力量分布不均,“倒挂”的现象,团市委坚持城乡互动,组织城区共青团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与二三圈层留守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实施校地结对,组织在蓉高校院系对接乡镇,实施关爱工作接力计划,开展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系列关爱活动。目前,团市委共动员四川大学等32所高校分别与二三圈层的14个区(市)县结对。据统计,今年寒假和春节期间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有3300余名,服务留守学生(儿童)4700余人次。
多元化参与
创新资源整合方式
“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探索社会化运作手段,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各界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活动。”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关爱队伍工作水平,团市委将进一步做好关爱志愿者登记注册、台账管理、志愿服务记录等工作,加强对关爱志愿者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实现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常态化和全域化开展。
此外,提高信息平台利用率,将把全市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果运用到关爱留守学生(儿童)的服务中,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网络招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关爱工作。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