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7日讯 7月15日,第三届“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暨四川省首届“寻找基层好医生”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举行协调座谈会,来自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省农村卫生协会、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以及省市各大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热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谐医患关系和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都对寻找基层好医生表达了高度关注,专家们说,在四川有60多万乡以上的医疗队伍,9万多乡村医生,这次活动能将目光下沉到乡村、区县和社区,明确提出要寻找“基层好医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因为基层医生就是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基层好医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马海东:建议把关注的目光同样放到社区医生服务团队上,寻找群众满意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医生,更多的像是他们的健康顾问。为老百姓解决小病小痛,严重一点的情况,他们也可以提出就诊建议,不用盲目地挂号,浪费医疗资源。希望通过对社区医生的报道,让大家更多地认识这个群体,了解基层医疗。
四川省农村卫生协会熊伟副秘书长:以前媒体经常宣传的都是大医院和大专家,而很多基层的医生,条件艰苦、待遇低下。期待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弘扬更多基层医疗的正能量人物,给基层医务工作者更多鼓励。
成都市416医院副院长江志强:华西都市报的名医活动专门选在7月13日,李时珍生日这天启动,是很用心的。其实“好医生”是与服务对象的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可能有些医生,在技术上不属于行业拔尖,然而医德和自身修为等综合素质高,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就是好医生。
名医的价值是更多为百姓服务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刘勇院长:“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是为老百姓服务,让市民能够有针对性地向好医生寻求帮助。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提升医生们的美誉度,让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密切,弘扬了正能量。名医并不只是一个头衔,而是需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评选完之后,建议举办一个大型活动,组织名医们一起到基层社区或偏远地区进行义诊,做好服务,体现名医的价值。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傅红春副院长:“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在社会上有很大反响,通过这个渠道,患者们能找到好医生来得到救治。医生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了,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加强对自己的要求,用名医的标准约束自己。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金沈蓉:这样的活动很有益,激发了医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患者看病也更加方便。希望在评选活动中,要注重广泛的参与度和权威可信度。
分层级评选讲述医生真实故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廖志林:大医院不堪重负,基层又不愿意去。这次活动将视野下沉到基层好医生,非常有意义。同时,建议评选要分层级,基层和基层比,二三级医院和二三级医院比。媒体是有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医生能力有大有小,关键是要有服务病人的真心。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副院长田明:活动要给老百姓看看医生们的真实故事,让他们了解医生的不容易。
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杨海伟:每个医院都有强项科室,老百姓认不认可?便于我们找差距。通过对医生的正面宣传,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沟通和信任,方便了患者,体现了以人为本。
四川省人民医院宣传部长杨建英:如果是医院的医生,在评审前应该有个调查过程。医生有没有出医疗事故,平时工作积极性怎么样,患者不一定都清楚,但是医院会比较了解,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雅:医生不一定只看低年资或高年资,要当选名医,确实应该是在医院里就是“榜样”。
10大微信诊疗群今日开通
本次活动启动后,我们同步推出了“微信诊疗室”为市民提供线上诊疗。
7月15日是“微信诊疗群”开始问诊的第二天,群里更是热闹非凡。按照活动安排,上午9:30微信诊疗才正式开始,但早上8点过,已经有患者迫不及待地在群里“呼唤”医生。“医生,我经常胸口痛,是怎么回事?”“医生,我母亲经常头痛,一吹风也痛,已经有很多年了,是怎么回事啊?”……面对大家的问题,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范进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科尹源医生、睡眠医学中心的雷飞医生、心内科彭勇医生一一为大家解答。
面对屏幕上冒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医生们尽力第一时间解答,但还是赶不上大家发布新问题的速度。有人迫不及待发问,有读者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医生也很忙,上班开始就会忙着接班、查房、了解病人状况,不像我们这样随时关注手机,我们尽量一个一个问,这样医生才好回答。”
一边是大家问答互动得热火朝天,一边是更多人想要进群。在数次提高微信群人数上限之后,诊疗群依然不能满足读者的咨询需要。
应读者的要求,从7月16日开始,我们的“微信诊疗室”将按照科室:中医科、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及传染科、口腔及耳鼻喉科、睡眠医学及营养科、老年医学科、美容整形科来划分为10个诊疗室,大家可以扫二维码进入诊疗室,今天将有10名专家在诊疗室坐诊。周一到周五,上午的11:00-12:00;下午5:00-6:00,各个诊疗室将由医生和专家准时为你“坐诊”。
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今天起我们将扩大微信诊疗服务范围,让更多的读者、医生参与进来。
16日,“微信诊疗室”邀请到的医生是:儿科成都市一医院薛梅、陈佳、中医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罗勇、外科成都市六医院陈淳、口腔及耳鼻喉科成都妇儿中心医院徐幼、美容整形科成都市三医院叶飞轮、林威等。
大家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患病、患处情况用文字、图片、小视频等方式发送到群里,医生将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或进一步安排现场就诊。
微信诊疗实录
网友“梅子”:我长期头痛,想吐,吐不出来,怎么回事?可以预约去您那检查吗?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范进医生:头痛原因很多,严重的病出血会头痛,不过大部分属于血管神经痛,但需要相关检查进行排查一些容易忽视的疾病,可以做一下体检。您可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做检查。如果是看门诊,因为我最近负责急性脑中风救治,24小时待命,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来找我,不挂号也行。
网友“聆听”:男,31岁,症状为:胸口感到有疼痛,时间就是几秒钟。以前也有这种疼痛,但都是相隔几天才有,但现在每天要痛十几次,手摸着就像是心跳部位。如何治疗?
华西医院心内科 彭勇医生:31岁的年轻患者,心绞痛是比较少的。这个年龄的胸痛为肋间神经、肌肉或其他消化道脏器引起。而心绞痛,程度较严重,多于活动时发作,休息缓解,伴有胸部憋闷、气短等症状。
这类情况多数不需要医治,除非确实干扰到你的生活。适当休息,参加集体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舒缓心情,会有效果。若果症状加重,有必要来心脏专科检查。
解一次大便,就要上一次药
医生说:是我们的工作,不脏
“我心中的名医就是大划镇杨柳街的老中医张远谋。”网友@顺其自然说,张医生医术高超,待人亲切,而且收费不高,效果又好,“他用自己的真心换取了许多患者的口碑。”7月15人,同时推荐张远谋医生的还有市民王先生和舒女士,“我从小就在这里看病,张医生人很好,而且看病也不贵。”舒女士说。
活动启动以来,医生推荐持续火爆,每天都有许多读者推荐心中的名医,被推荐的医生或是大医院的“专家们”,或是社区医院的“人气医生”,活动同时发起了“寻找四川基层好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一些甘于奉献、严谨治学、医德高尚的基层医生也成为患者推荐的对象。部/分/推/荐/信/息
魏女士:我推荐省中医附院肛肠科的付皓。上个月25日,我老伴去肛肠科住院,术后在医院,付医生一直关心我们。中间发生了一件小事,老伴做完手术之后,解一次大便就要上一次药,老伴觉得很脏,就不去医院换药,我就咨询医生。医生就说不脏,这是我们的工作,我非常感动。
张女士:我推荐武侯区社区医院张文琳(内科),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经常去这里看病,张医生看病很仔细,医德也很好。
蒋先生:我要推荐四川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尹乐平,我去年查出甲状腺癌症,在其他医院看病的时候,只让我等,让我先观察。后来找到尹医生,很快就安排我动手术,现在我已经恢复了,尹医生真正对病人负责,是个好医生。
黄先生:我要推荐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伤科副主任曾文香,这位医生很关心老年人,我今年90岁了,曾大夫对我们态度很好,冬天天气冷,量血压时他会帮我们脱衣服,见我们行动不便,就专门找人帮我们去缴费,还送我们出门,帮我们打车,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我们身体情况。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周家夷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