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健康投资

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死亡原因公布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3-07-27 16:21: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2年1月10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完成了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入人体的手术,开创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先河。该手术成功避免了器官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但57岁的晚期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还是于手术后约2个月因心脏衰竭去世。

  据马里兰大学网站近期消息,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关于这次手术的研究报告,给出了手术最终导致心脏衰竭的可能原因,包括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对患者心肌细胞造成损害;移植的猪心脏中可能带有猪巨细胞病毒。

  那么,这位患者不能长期存活是否代表该次“异种器官移植尝试”是失败的?以上三种可能导致异种器官移植者死亡的问题在未来能否被克服?“猪器官”何时能为人类所用?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登科。

  跨世纪的进步

  靠“猪心脏”支撑约60天

  “这是一个非常原创性、跨世纪的进步。”采访中,陈忠华表示,本例手术的患者作为世界上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的第一人,存活了约60天,而且前47天“猪心脏”运作良好,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他如果是一个正常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结果会好一些。”

  陈忠华认为,这场手术可以称得上是写入医学史的事件,“该手术克服了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复杂的手术本身;第二,转基因猪器官可能造成的超级排斥反应;第三,患者非常复杂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技术帮助他撑了约60天,这是现代医疗综合实力的体现。

  “世界上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心脏移植手术进行后,病人只活了18天。异种心脏移植的各方面难度更大,但这位病人活了约60天。”潘登科的观点和陈忠华一致,潘登科表示,这场手术将会成为基因编辑猪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据悉,这场手术的相关论文已于去年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中详细叙述了这场手术前后的细节。

  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柳叶刀》本次研究分析给出的三种可能原因是较为常见的。”潘登科表示,尤其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猪巨细胞病毒问题,都在预料之中。

  “异种器官移植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后,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就如本次‘猪心脏’移植后出现的内皮损伤问题,当人的血液流至猪器官的血管里,人血液里的抗体就可能会和猪血管内皮的抗原结合,发生排斥反应。”潘登科说。

  而对于猪巨细胞病毒问题,潘登科解释:“其实不仅仅是猪器官,包括人身上也都会携带一些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大家都不是无菌动物。平时这些病毒和生物是共存状态,但在进行器官移植的情况下,患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保持低免疫状态,它们就可能会增殖、发作乃至危害人体。”

  此外,陈忠华表示,本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的问题可以归类为“失误”,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因为在同种器官移植手术后,为患者注射这类免疫球蛋白,以达到抗感染、缓解排斥反应等目的是很普遍的,“患者用了(免疫球蛋白药物)以后,病情就开始一路加重,用这个药的时间是一个转折点,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该药是不能用的。”

  推进异种器官移植

  攻克“抗体介导问题”是关键

  那么,本次《柳叶刀》研究报告提到的这三类问题,在未来的基因编辑猪器官异种移植尝试中能否避免?

  陈忠华认为,目前看来,本次公布的后两种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免疫球蛋白不是治疗必需品,避免注射即可。而第一种原因,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则需要学界各领域科研人员努力攻克。这类排斥反应其实是器官移植界的“老问题”,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种器官移植手术中也会面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这也是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落地进程中的“必答题”。

  “目前,我们解决的是猪特有的糖抗原,可能还存在我们未处理的其他抗原,这也许是我们未认识到的新抗原,所以要重新找特异性的抗原,避免移植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反应。这就需要回到实验室去,从分子免疫学层面上进行研究,可能会推迟整个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不过这不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陈忠华说。

  当找到了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就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抑制剂研究或供体猪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抑制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基因编辑猪经过将近30年的研究,应该说排斥反应方面的大问题都已解决,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免疫抑制方案,另一方面继续对供体猪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想办法把引起此类排斥的问题从源头去掉。”潘登科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另外,潘登科表示,通过控制供体猪的饲养环境、生产过程,对其进行净化,则能解决“猪器官”携带猪巨细胞病毒的问题,“我们2022年建立的超洁净DPF设施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会结合药物、疫苗等方式,以综合的手段来‘剔除’猪可能携带的病毒。”据悉,该DPF设施能为供体猪提供相当于医院手术室级别的超洁净级环境,保证它们在培育过程中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等因素的侵袭。

  缓解“器官紧缺”

  基因编辑猪肾脏或最先惠及人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只有不到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得到满足。美国约有11万名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平均每天就有17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时死亡。而我国的器官移植缺口也很大,2020年就曾有报道提到,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合适的器官,但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

  基因编辑猪器官投入使用,无疑是缓解“器官紧缺”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人类离真正用上“猪器官”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潘登科预测,基因编辑猪肾脏的移植或许会在今年率先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一个团队已经在招募志愿者了,正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后审批,他们完成临床注册的信息都已公示,可能今年底就能进入正式的临床试验。”

  另外,作为中国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基因编辑猪的领先团队,潘登科团队在经过近15年的摸索研究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培育基因编辑猪、临床前试验、探索新型免疫抑制剂、设计适合异种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培育出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供体猪……目前,团队正在为进入临床试验做准备。“现在我们进行的工作就是,通过实验收集各类数据和结果,向国家监管机构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潘登科表示,团队已设计了非常明确的临床前及临床方案。

  据潘登科介绍,过去4年内,团队已在试验猴身上进行了近50例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手术,覆盖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胰岛移植、皮肤移植等各方面。而且,团队培育出的供体猪能在修改更少基因的情况下与国外供体猪媲美,“比如,国外需要修改10个基因,我们修改7个就可以了。”

  此外,潘登科分析,最早能为人所用的或许是“猪肾脏”,而非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猪心脏”。他解释,虽然猪心脏和猪肾脏同属大器官,利用基因编辑猪进行培育的难度一致,但因为心脏移植风险更高,这类试验要求更加谨慎,研究进程会慢一些,“去年进行的猪心脏移植只是一个特殊的机会,离正式进入临床阶段可能还有两年左右。”

 
 
 
推荐阅读
 
西南财大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在通江挂牌
都江堰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开幕
全球首台醇氢增程动力客车在南充下线
政治局会议给国内房地产政策带来新变化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 微短剧镜中的完美丈夫即将上线
· 社区接力迎大运 成都五爱村民动起来
· 都市剧暮色心约收官 任嘉伦杨颖主演
 
热门点击
  1. 吃盐吃出高血压 营养师一席话吓坏社区大
  2. 成都市首家共建民营养老院青白江开园
  3. 屈臣氏健康美丽大赏发出美丽召集令
  4. 打造医养产业第一品牌 泰康养老社区布局
  5. 第四届鹤鸣山国际健康论坛在道源圣城召
  6. 绿动中国掀抗霾风暴 百年人寿守护国民健
  7. 通用电气医疗在蓉发布全新服务平台
  8. 夏天做一个健康的吃货 重口味易伤身
  9. 坏习惯破坏新陈代谢 定期吃辣有利健康
  10. 日本推健康餐食制度受华人上班族欢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