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预防?如果患病又该如何治疗和管理?
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邀请到来自成都京东方医院的主任医师跟大家聊一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话题。
本期话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向胃癌进展的重要阶段,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和遗传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成都京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乔丽娟,就和大家聊一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表现,以及应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危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萎缩性改变,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尤其是达到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而且合并肠化生的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风险大大增加。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现症感染者许多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它也是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饮食和环境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例如吸烟饮酒,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必要营养素缺乏,经常食用过冷、过热以及粗糙、腌制、霉变、熏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食盐过多之类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风险,或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增加癌变可能。
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样可以损伤胃黏膜。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产生,抗胃壁细胞抗体可引起胃体黏膜炎症、萎缩,抗内因子抗体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此外,老年人胃黏膜可以出现退行性改变,使胃黏膜修复再生功能降低,胃黏膜上皮出现萎缩。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是在健康体检和胃镜常规检查中发现的。
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嗳气、食欲减退、腹痛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因此,不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就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通过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如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祛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延缓或阻止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建议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有研究证实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可明显降低胃癌的相对危险度。建议规律饮食,多食新鲜食物,优质蛋白质,饮食以低盐清淡为主。避免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熏烤和油炸类食物;避喝大量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等习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仍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最基本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延缓, 甚至逆转萎缩;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逆转肠化生,但是可以延缓肠化生的进展。
● 对于伴有胆汁反流的患者,可以应用促动力药物和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黏膜保护剂。
● 对于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治疗目的评估是否可以停用该药物;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应该进行HP检测并根除,并根据病情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通过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对因、对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延缓疾病进展,甚至一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逆转萎缩的可能。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该如何规范化管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是一种癌前疾病,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一种炎症,通过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黏膜的病变情况,延缓甚至逆转萎缩和肠化,避免发展为癌症。
同时,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朋友也不要太过恐慌,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定期监测、随访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即便是早期胃癌,通过内镜手术这种微创治疗方式,患者的生活、治疗和生存率几乎不受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对于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2年进行胃镜和病理随访1次;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每年随访1次。
● 对于内镜下怀疑瘤变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胃镜和病理,或者直接进行内镜下切除;对于内镜下怀疑或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建议立即内镜下切除。
日常生活中,大家应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如有胃病史或胃癌患病家族史的朋友,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如时常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切忌自行判断病症,请前往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乔丽娟
成都京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工作15余年,师从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有深入研究。曾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任四川省协会监事长,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理事。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