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近日,省医院泌尿外科团队首次成功运用DeepSeek+虚拟三维重建技术,为一名82岁高龄患者实施了高难的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患有右侧肾盂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82岁王康(化名),2月2日住进了省医院的泌尿外科,此时的他因肿瘤引发腰痛需每晚口服止痛药维持睡眠,癌栓已完全阻塞下腔静脉而逐渐出现双侧下肢严重水肿,行走困难,更让人担心的是,因癌栓伴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引发肺栓塞导致猝死。
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手术是泌尿外科顶尖难度的手术之一,手术风险极高。而肾盂癌继发的下腔静脉癌栓增加了手术难度。面对患者这样高龄且病变复杂的情况,传统治疗往往面临三种“死亡陷阱”:即心肺功能难以耐受长时间手术、手术困难易致致命性出血、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风险高。
“过去这类患者大多被迫选择保守治疗,但通过多模态评估和技术赋能,仍有手术治愈的可能性。”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熊玮表示。为此,医疗团队创新运用AI技术,而成功的关键在于DeepSeek和虚拟三维重建技术两大技术利器的应用。
熊玮团队在既往丰富癌栓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利用DeepSeek辅助形成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采用高精度CT成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出精准的“数字脉管系统”,手术团队在术前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最优步骤、手术路径、术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等,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协作成功实施手术,其中从下腔的静脉阻断、重建完成至重新开放仅用时49分钟。术后患者肾功能正常,双下肢水肿完全消失,术后一周即可出院。
熊玮表示,医疗团队利用DeepSeek辅助形成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逐一完善实施。还迅速高效形成风险预警、用药决策、康复路径、并发症雷达四个关键步骤评估与策略设计,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虚拟三维重建技术运用,则构建出精准的“数字脉管系统”,实现毫米级空间定位、血管控制最优路径模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优化,就像给手术增加了“透视镜”,让手术更加精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DeepSeek在治疗中的作用,将其运用到更多方面,为患者带来实惠”熊玮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