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健康投资

防蓝光手机膜不靠谱 那防蓝光眼镜有用吗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9-05 19:24:35】 【来源:上观新闻】

  最近,部分防蓝光手机膜被发现不具备防蓝光作用,“效果等于保鲜膜”。不少粉丝为此向上海辟谣平台询问:屏幕保护膜不能防蓝光,那么防蓝光眼镜可以防护吗?尤其是随着新学期开始,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用眼健康:佩戴防蓝光眼镜,能帮助孩子预防近视吗?

  防蓝光眼镜不能预防近视

  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邸悦表示,不建议孩子使用防蓝光眼镜,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防蓝光眼镜有助于预防近视;相反,佩戴防蓝光眼镜会影响户外活动对孩子视力健康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蓝光并非只有电子产品产生。除了生活中的LED灯、液晶显示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会释放蓝光外,阳光中也含有蓝光。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户外接受全光谱照明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近视方法。如果让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意味着过滤掉了全光谱中的蓝光,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几乎所有的眼科医生都不推荐少年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预防近视。

  此外,佩戴防蓝光眼镜后,使用者的直观体验是进入眼睛的光照强度减弱。医学界普遍认为,明亮的照明对预防近视有帮助。如果让孩子戴着防蓝光眼镜学习,会降低照明强度,反而加重孩子的眼部疲劳,甚至诱发近视。

  邸悦认为,就“儿童护眼”这个话题来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佩戴防蓝光眼镜更重要。

  一方面,要注意环境光线,控制“屏幕距离”和“环境光”:屏幕与眼睛保持40至50厘米,避免在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时,要开启室内柔和的背景灯。

  另一方面,要坚持“20-20-20”法则,即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要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景物20秒,让睫状肌放松。

  当然,保证户外活动对防控近视非常重要,争取让孩子每天拥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自然光照射,能有效放松眼部,预防近视。

  成人佩戴可缓解视疲劳

  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并不是否定防蓝光眼镜的作用。

  邸悦表示,防蓝光眼镜更适合成人,可以减轻蓝光对视觉的刺激,缓解视疲劳,避免出现白内障等潜在风险。

  成人的眼球发育成熟,角膜、晶状体对蓝光有一定过滤能力,但长期高强度的屏幕使用,可能会引发“数码眼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

  对成人而言,是否要佩戴防蓝光眼镜,主要取决于人群和用眼场景——

  对程序员、媒体工作者等“屏幕刚需”人群来说,每天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较长,使用防蓝光眼镜能缓解视疲劳。

  本身有干眼症、结膜炎,或近视度数较高、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不适的人群,也可以佩戴防蓝光眼镜。

  但有些情况无须或者不建议佩戴防蓝光眼镜——

  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较短并且没有明显眼疲劳的人群,不必刻意佩戴防蓝光眼镜。

  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的工作对色彩精度要求较高,防蓝光眼镜未必适合,因为防蓝光镜片的色偏可能影响工作判断。对于这一群体,避免长时间用眼,及时休息、远眺,更有利于保护眼睛。

  在户外活动时,如果不是太阳直射或暴晒,自然蓝光中的有益成分更多,也无须佩戴防蓝光眼镜。

  总之,防蓝光眼镜对高频使用电子设备的成人有一定的作用,能减少短波长蓝光对视网膜的直接刺激。但它并非“护眼万能药”,更不能替代科学的用眼习惯——控制屏幕时间、保持合理距离、保证户外活动等。

  最后要注意的是,购买防蓝光眼镜时,务必选择正规品牌、正规渠道,查看蓝光阻隔率、透光率等检测报告,避免为“概念”买单。如果出现持续的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以为佩戴眼镜就能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年薪四十万 成都蒲江国企公开招聘管理人员
百年人寿眉山中支组织员工集体观看阅兵盛况
合作街道开展双技能培训 让助老服务更贴心
四川积极筹备参与第二届全国全民健身赛
 
· 四川产基因编辑猪异种移植获成功
· 西华大学把劳动课堂搬进稻田
· 周春芽再度登顶胡润中国艺术榜
· 报告显示中国零售地产进入退潮期
 
热门点击
  1. 生态颜值持续在线 四川做对了什么
  2. 专家称天气渐凉 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
  3. 吃盐吃出高血压 营养师一席话吓坏社区大
  4. 成都市首家共建民营养老院青白江开园
  5. 屈臣氏健康美丽大赏发出美丽召集令
  6. 打造医养产业第一品牌 泰康养老社区布局
  7. 第四届鹤鸣山国际健康论坛在道源圣城召
  8. 绿动中国掀抗霾风暴 百年人寿守护国民健
  9. 通用电气医疗在蓉发布全新服务平台
  10. 夏天做一个健康的吃货 重口味易伤身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