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21日讯 7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标志着成都市已正式获批国家6部委开展的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据悉,成都将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开发格局,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推广的路径和做法。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以此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将其作为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作为弘扬和传承成都悠久生态文化的重要一步,作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一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通过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开创成都工业化与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据悉,目前成都确定的工作总体思路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立足工业化转型期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突破;以彰显蜀水生态文明精髓为核心,弘扬生态文化,塑造新型生态人格;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途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奋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探索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发展模式。
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方面,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市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红线。将全市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分区。构建由双核特大中心城市及若干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小城市和特色镇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化形态格局。
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推动形成产业升级和环境升级并重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淘汰计划,将落后产能淘汰向更深层次推进。推动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服务业向提升核心功能、形成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
同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大力推进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成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率先探索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机制,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做好城镇用地存量挖潜,合理开发城市立体空间。
此外还将增强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加强节能降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塑造水生态文明典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成都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定位、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