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半年,通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85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3%;完成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31.9%,居全省183个县(区)第34位;与此同时,引入招商引资项目51个,到位资金36.47亿元。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通江全县的基础建设大会战。
“通江通了电,全省就都通电了。”经济要发展,电力必先行。而作为一个地域面积4116平方公里、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江在电网配建与改造中的困难不言而喻。不过,“山路十八弯”的通江却在对电力工作的探索中,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通过不断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努力提升优质服务,令这个最平凡的基础保障要素,在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中,起到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新思维助推新区建设
2011年,石牛嘴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一场“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区崛起”的攻坚战随即展开,这个集旅游、商务、办公、居住等于一体,从生活、生产、生态三个层面重新塑造“一府三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开发区,不仅是通江的城市新名片,更是推进“两化”互动的主战场、统筹城乡的主阵地。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建设的新区而言,电力等基础要素短缺无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破解电力要素保障难题,成为通江电力必须做好的功课。“高明新区,也就是曾经的石牛嘴新区的用电量是老城区的两倍,其中施工用电与工程中的迁改难度不言而喻。”国网通江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向冬说道。不过,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通江电力并未急于冒进求成,而是选择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创新性的提出的建设思路。
“对于石牛嘴开发新区电力工作,通江电力选择了由‘一步到位’转为‘两步到位’的建设方针保障落实。”向冬表示,“在正式施工前,通过前期介入,先与规划局联系沟通,将项目具体的用电量等信息纳入整体规划,有效提高工程效率。”
通过与主动与开发区管委会衔接,通江电力精心组织,科学制定电网迁、建、改方案,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积极推进施工作业进度。在工期紧迫、任务量大,施工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通江电力快速完成了迁改10千伏线路3.8千米,位移变压器4台,迁改低压线路6.5千米,新建10千伏连接线路4.2千米,总投资1200万元的35千伏石牛嘴变电站升级改造工程也在2013年投产运行。
其中,35千伏石牛嘴输变电工程极大的减轻通江城区35千伏诺江变电站的供电压力,同时对石牛嘴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大的电力能源支撑,有力地推动通江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充分满足了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和附近搬迁居民的用电需求。
而石牛嘴开发新区电力工作的成功经验,也令“两步到位”的建设方针被一以贯之。
完善基础服务地方经济
“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饼子”。过去的通江,工业基础薄弱,县域电网供电能力同样十分脆弱,基本无法完成工业用电的匹配。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毫无疑问,只有建设一个网架坚强、结构合理、科学现代的电网,不断打造优质供电环境,不断满足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才能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
据悉,目前通江县域电网已建设成拥有35千伏变电站15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线路281.47千米,10千伏线路2189千米,0.22千伏线路12700千米。110千伏线路167千米与国网连接,35千伏线路覆盖49个乡镇、10千伏线路辐射524个行政村。其中220千伏变电站是巴中市境内第二座220千伏变电站,也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电压等级较高的工程项目,不仅改善了巴中地区电网的供电质量和能力,也为通江老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电力的长足发展和优质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不仅改变了基础设施条件,令工业企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令招商引资工作提速升级,川财实业、金龙农业资源开发、亿力能源、成中投资集团、宝翔实业等企业纷纷落户,最终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跨越提升。
面向未来,通江电力依然任重道远。“2014年要加快电网建设,强化县城新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及重点项目等区域用电保障。”在通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军如是表示。
而早在2013年9月出炉的《通江电网(2013-2020年)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报告》,则更全面、系统地为通江配电网指明了今后八年发展的方向,通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潜力,同时与地方城市化建设对接,按照轻重缓急稳步发展,城乡结合、分步实施,有效地避免电网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自此而始,一场关乎长远发展的电网大会战将再次起航。
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