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沪港通开通以来的走势,虽然还未必说得上让人大跌眼镜,但至少让许多原来期许过高的人感到若有所失。这在本质上说明了沪港通两种工具的政策设计与两个市场原有体制的不同契合得还不够,不免还有很多若有所缺的地方。
作为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工具,在人们的心目中,沪港通原来最大的卖点货买点莫过于AH股价差。不过,等到沪港通启动的时候,AH价差至少已经炒作了半年。且不说许多原来存在较大价差的AH股之间原来存在的股价鸿沟已经抹平或接近于抹平,一些即使还存在一些价差空间的AH股,也反而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见光死的现象。如果将这此行情的意义简单地定位于修复两地的差异化估值水平,显然是若有所缺,因而也必然将若有所失的。
两地市场的交易制度存在显著的差距,一个T+1,一个T+0。按照原来对A股市场投机习性的一般性分析,不难设想热衷于短线投机炒作的A股投资者会对T+0的港股趋之若鹜。然而,这一次的市场表现却让人大吃一惊。北向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人民币首日基本耗尽,随后两个交易日均未用完,而南向港股通每日额度则只用了一个零头,这对市场信心不能不构成一定拖累。原来,港股通遇冷的原因主要并不是T+0,而是汇率差以及持仓费用的限制。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需要交纳的费用包括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交易征费、股份交收费、证券组合费等,五花八门的各种费用,加上经纪佣金,每一次基本交易费用至少都要千分之四以上,这意味着投资者如果不能获得更高比例的投资收益,纵然T+0了又有多大意思?
50万的投资限额把合格投资者限制在了内地具有较大资金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但不用等到沪港通开通这一天,这批资金其实早就在2007年拟议中的港股直通车说通而未通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转辗来到了香港,有的现在还滞留未归。通过地下钱庄和赌场,有人甚至可以以更低廉的资金成本参与港股炒作,而更多不熟悉香港交易规则的人,则无疑犹如南柯一梦。反倒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沪港通所带的投资中国股市的机会是以前没有的,难怪沪港通一启动,境外机构投资者就出现了扎堆涌入的现象。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沪港通作为一种顶层设计所考虑的或更多地乃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或市场的长远利益,而未必反映了每一个投资者的个人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沪港通打破了两个市场之间长期以来的以邻为壑,长远而言,或有利于促使双方的市场规则更加完善,也有利于内地市场以香港为跳板更好更快地接轨国际市场;但短期内,特别是在两个市场之间的不平等不对称的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还没有来得及接轨的条件下,丛林法则还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还是胜者为王,这既不可能有所改变,也未必非改变不可。指望沪港通一通,就像给市场打了一针鸡血一样打出一个大牛市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香港股市T+0,而内地股市有的T+0有的不是T+0,有人可以T+0有人则一直被用保护的名义绑着手脚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沪港通的开通也许对有些人是利好,而对另一些人则未必是利好。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我们期待沪港通给市场带来更多更大的利好,也期待沪港通带来深港通甚至中美通中欧通,但前提是,无论什么通,都不能不正视我们的市场目前所存在的若有所缺的现实;否则,互联互通的越多,所带给或留给我们的若有所失也将会越来越多。
黄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