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周一,受监管部门处罚中信等三家券商的影响,引发市场对两融收紧的预期,融资盘出现踩踏效应,上证指数狂跌7.7%,银行、券商等金融股全线跌停。随后周一晚间监管部门又开始为处罚打补丁,周二股指反弹1.82%,周三大涨4.74%。
上证指数在三天时间坐了过山车,众多投资者被颠得云里雾里。很多人在短短三天时间经历了跌停的惊恐、将信将疑的呆滞和割了肉又追高的狂燥之后,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监管的科学性究竟在哪里?
诚然,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部分券商违规应该处罚,这是监管的责任。但留给市场的疑虑是,监管部门之前为什么没有未雨绸缪?中信等三大券商确实有展期、降低门槛等行为,但这不会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我们的事先事中监管在哪里?
融资融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简单说就是杠杆交易,可以借钱买股借股卖空。这既然是监管部门认可的一种交易制度,那为什么又要人为地加一些规定。比如,我们认为现在的融资总额超过1.1万亿了,很高了,这个标准是怎么定的?既然是市场行为,为什么1.1万亿的总额很高?目前A股的总市值是近38万亿,这点融资总额对应总市值究竟有多大风险?我们的M2是122万亿以上,沉淀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高达数十万亿,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信贷资金,谁更高?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资本市场存在的价值,总认为是虚拟经济,总觉得房地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经济,所以那里面沉淀再多信贷资产也无所谓,而虚拟经济来了1.1万亿的融资资金,就是洪水猛兽,就需要行政干预?
此外,两融既然是一项符合规定的业务,在监管上就不能随意性太强,换言之我们不能一边鼓励杠杆,一边又在以行政性的手段进行限制,不能说行情不好了就对降低门槛听之任之,行情好了风险系数高了就简单粗暴地提高门槛。这从监管部门的话语是可以看出来的——“继续按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原有政策和现有政策有什么冲突?肯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才有原有和现有的区别。两融是一种市场行为,投资者与证券公司是一种正常的合同契约行为,而且证券公司可以利用平仓控制风险,为什么一定要人为地制造新风险?
监管科学性的根本,是一定要尊重市场。既然资本市场的运行是一种市场行为,我们的监管能不能多用一些市场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行政干预?美国股市从2008年的不足9000点涨到现在的18000点以上,7年不到时间涨了一倍多,这7年美国经济始终没有实现真正的复苏,但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从来没有说实体经济如此不好,指数涨太高了不好意思呀这类的话吧?有过一次行政调控打压吗?有说过风险大了杠杆高了的说法吗?你有钱愿意来,把市值做上去,把指数搞繁荣,那是一种增加市场信心的行为,人家求之不得。市场活跃了,容量大了,投融资都乐意。阿里到美国上市,抽了那么多水,谁埋怨过一声?我们要调控指数,能不能用市场的手段?指数高了,热钱多了,增加股票供应就是了,你能接受就继续投融资双向扩张,不能接受就投融资双向缩水,就是这么简单。
刚刚公布的中国GDP是63万亿元人民币,据说是日本的两倍,传说是超过了美国。其实这不重要,我们的资本市场比起经济总量来说完全是畸形,总市值只有GDP的60%,美国是130%,日本、印度都是100%,况且我们的M2是全球最高的,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我们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巨人,资本市场却是个小孩子,为什么不能大发展?而要大发展,为什么要对刚刚突破3000点的上证指数投鼠忌器?
对待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需要科学的监管手段,市场的归市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本报记者 刘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