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十年前起,巴中联合广元、达州、绵阳的代表委员提出的“关于振兴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建议”便成为四川省政协会议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随着相关提案成为2014年省政协工作要点,同时全国政协经济委调研组到巴中等地展开专题调研,“让川陕革命老区成为我国连接西北、西南的新兴经济带”的愿望正前所未有的临近。
继《关于进一步争取国家对巴中等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特殊政策支持的建议》后,今年四川两会期间,省政协常委、巴中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树海再次提交了《关于持续加力争取国家对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特殊政策支持》的提案。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地方政协1组讨论会中,这份提案中的建议也成为热议焦点。
光靠扶贫普惠政策不行
事实上,振兴川陕革命老区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刘世庆看来,川陕苏区的振兴,关系到省委“两个跨越”目标的实现。而国家发展战略专家何学彦博士更认为,川陕革命老区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连接西北—西南的新兴经济带。
目前,争取国家对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特殊政策支持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关于制定支持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提案已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为特殊政策争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工作基础。
对于李树海与以巴中为核心的革命老区城市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应该说离制定规划越来越近了”,但李树海也指出,要最终促成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继续争取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特殊政策支持作为省政协一项重点工作,联合发力,争取国家、省委省政府支持。”
在最新提交的提案中,李树海坦言,原川陕苏区是革命老区中的“特困户”,光靠扶贫的普惠政策,没有特殊政策支持,很难实现振兴发展。“要将争取国家对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特殊政策支持与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建设川东北新兴增长极相结合,错位思考,综合统筹,形成相互衔接、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促进原川陕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弥补历史欠账,缩小区域差距,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大金融贷款配套支持
李树海想得更多的是规划编制的具体内容。李树海建议,要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财税金融支持、民生工程等方面争取大的特殊政策扶持。以财税金融支持为例,李树海认为,应该“加大金融贷款配套支持,组建川陕苏区振兴发展银行,对口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商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曾经巴中等革命老区城市谋求发展的最大阻碍,对于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且处于成渝和关天经济区的中间区域和中国地理版图的腹心地带的巴中而言,随着交通条件的加快改善,显然将能更好地发挥南联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的区位优势,同时将由四川盆地边缘变为向东、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真正被打造为“区位金三角”,并有力发挥出“后发优势”。
对此,长期关注和研究川陕苏区的刘世庆提出建议,“要重点推进川陕革命老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川陕革命老区与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畅连,借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建设之机,建成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的新兴经济带。”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树海也指出,“要将铁路、民航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范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由中央财政全额投资建设。”
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