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4日上会的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化化学”)可谓IPO历史上的一朵奇葩,自己披露的主要财务数据自相矛盾是为“一奇”,与供应商数据“掐架”、混乱不堪的财务数据是为“二奇”,还未上市募投项目就已建成投产是为“三奇”。
重要数据随便改?
公开资料显示,佳化化学是精细化工品专业提供商,主要从事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下游衍生精细化工品——乙丙醇胺、聚醚多元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业务。自2011年以来,公司业绩一直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比佳化化学2014年4月和2015年1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旧版招股书”和“新版招股书”)发现,这样欣欣向荣的业绩是否真实目前只能打一个问号。
在旧版招股书第35页和新版招股书第36页均披露了佳化化学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但就是这些同项数据却出现打架现象。记者简单罗列了新旧版本招股书中的数据,制成新旧招股书同项数据对比表格,如下表所示。
很显然,时隔几个月,佳化化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总额、流动负债、负债总额均出现了更改。
无独有偶,在随后披露的主要财务指标中也有多项数据自相矛盾。在旧版招股书第36页显示,公司2011-2013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13倍、1.30倍、1.12倍,速动比率对应为0.88倍、0.99倍、0.93倍,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5.50%、52.59%、58.85%,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60.89%、51.56%、58.82%,但是到了新版招股书里,公司2011-2013年的流动比率变成了1.10倍、1.19倍、1.09倍,速动比率变成了0.85倍、0.90倍、0.91倍,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变成了55.50%、52.59%、58.96%,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变成了61.57%、51.94%、59.02%。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财务数据时隔几月就被变更了?其他的财务数据是否随之进行了更改?记者多次致电佳化化学并邮件采访提纲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
谁的数据在说谎?
记者还未理清佳化化学前后披露数据混乱的问题,公司与供应商的数据出入问题又冒出来了。
根据佳化化学新版招股书显示,滨化股份是公司2013年的第三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5051.49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9.59%。然而记者查阅滨化股份2013年度审计报告却发现,当年佳化化学(滨州)有限公司是滨化股份的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为25705.20万元,两者相差653.71万元。记者求证滨化股份,公司给出的回复为“仅有600多万的出入,可能是未达账项,可能当年这部分金额在年末的时候发生,已经被我公司计入收入,但并未被佳化化学计入采购金额。”
按照滨化股份的说法,似乎可以说通,但问题又来了,事实上佳化化学新版招股书中披露的25051.49万元也是经过更改的。在旧版招股书中,佳化化学2013年向滨化股份采购的金额是16837.42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是6.44%,这又如何解释呢?未达账项还解释得通吗?
不止滨化股份,数据与佳化化学掐架的还有公司的供应商方大锦华。新版招股书显示,佳化化学2013年的第五大客户是方大锦化,也就是上市公司方大化工,公司2013年向方大化工采购金额为14662.29万元,但是方大化工2013年年报中披露的该项数额却为14515.49万元,二者相差146.8万元。另外,2011年方大化工是佳化化学的第二大供应商,招股书显示当年采购金额为22639.97万元,但在方大化工2011年年报中这一数据又呈现为21836.60万元,二者相差达803.37万元。记者致电方大化工求证,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连续两次以“听不清、接别的电话”,“很忙、稍后再打来”为由挂掉记者电话,之后记者多次拨打公司电话却再也无人接听,记者先前提出的发采访提纲的建议也被拒绝。个中原因,记者无法查知。另外,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佳化化学亦无果。
执意上市又为何?
在中国的股市,公司在IPO之前即启动募投项目的例子并不少见,但是像佳化化学这样,在排队等待上市时募投项目已建成并贡献利润的就少见鲜有了。
招股书显示,佳化化学拟募集资金45440.76万元用于滨州佳化、茂名佳化、佳化新材料三家子公司的相关产品扩产。而这三大项目已经在2011年即过了环评。或因公司IPO排队时间过长,公司已经基本建好了或者部分建好了这三大募投项目。
新版招股书中披露,“目前,滨州佳化募投项目(除不饱和聚酯树脂系列产品外)、茂名佳化募投项目已经建成投产。2014年9月末,滨州佳化总资产为25242.57万元,净资产为7375.95万元,201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64258.88万元,净利润756.26万元;茂名佳化总资产为13635.97万元,净资产为4989.95万元,201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3124.64万元,净利润1783.14万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累计投资6803.28万元用于佳化新材料募投项目,其中土地使用权投资3035.76万元,在建工程及其他投资3767.52万元。”
都说IPO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但观佳化化学此举似乎并不缺钱,那公司募投项目已经建成并贡献利润了为何还执意上市?
对于佳化化学,本报将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