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市被否的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水务”)5月6日再次上会,拟发行不超过2亿股,登陆上交所。然而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吞噬利润情况并未好转,同时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效率存疑,都使得绿城水务二次闯关充满悬念。
募投项目效率存疑
公开资料显示,绿城水务系广西南宁市国资委控股的水务企业,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及污水处理业务,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负责供水或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不包括雨水排放设施)、运营管理及维护。此次拟募集资金10.61亿元用于南宁市河南水厂改造扩建一期工程、南宁市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五象新区玉洞大道供水管道一期工程和偿还银行借款,主要也是用于建设主营业务相关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绿城水务首次提交IPO申请时也拟募资建设3个供水项目和4个污水处理项目,分别为南宁市陈村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南宁市2010年第一批供水管道工程、南宁市2010年第二批供水管道工程、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南宁市三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南宁市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南宁市五象新区污水管网一期工程。虽然当年的IPO被否,但由于这些项目比较重要所以绿城水务仍自筹资金开始建设。然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并不如当年招股书所预计的那么有效率。
具体来看,4个涉及管道铺设的项目就有3个(南宁市2010年第一批供水管道工程、南宁市2010年第二批供水管道工程、南宁市五象新区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因征地拆迁等原因搁浅;南宁市三塘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及配套污水管网一期工程当年预计的是“2012年6月完工”,但实际是到了2014年12月31日这一项目仅“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南宁市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更是效率低下,原本预计“2011年4月开工,2012年12月完工”,但是到了去年年末也显示“正在建设中”,并摇身一变成为了此次申请IPO的主要项目之一,募集资金也由16128万元增加至了18011.40万元。
原本工期1-2年就可完成的项目,一次次搁浅推迟至今仍未完成,涉及管网铺设的项目也因为征地搬迁一再滞后,足见绿城水务项目建设并不顺利,而此次IPO项目又有涉及管道铺设的项目,新项目是否会重蹈覆辙?此前滞后的项目怎么处理?什么时候能够完成?那几个因为征地拆迁因素滞后的项目是否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摆在绿城水务面前的一个个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中,公司并不再似2011年一样就募投项目的建设周期作出预计,完工时间的不确定更令投资者生疑。这些新的募投项目究竟何日才能建成投产?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已经意识到新募投项目也会不太顺利?上述疑问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得绿城水务回复。
债台高筑利润被吞噬愈演愈烈
一边是新项目建设效率低下,一边却是债台高筑,巨额的负债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利息支出。
根据绿城水务招股说明书披露,2011-2014年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13.80亿元、10.22亿元、14.8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对应为4.59亿元、1.00亿元、3.33亿元;而非流动负债也不可小视,分别为21.82亿元、29.76亿元、28.81亿元,其中长期借款对应为19.64亿元、20.64亿元、19.70亿元。负债合计35.61亿元、39.98亿元和43.7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5.39%、75.02%、74.26%,公司债务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与可比的同行平均资产负债率46.46%、43.91%、47.95%相比,绿城水务负债率明显大大高于同行。
超高的负债率也给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负担。根据招股书,公司2012-2014年利息支出分别为15754.47万元、17010.45万元、17561.65万元,逐年递增。
需要留意的是,每年的利息支出占净利润的比重不可小觑。公司2012-2014年净利润对应为17898.68万元、20183.77万元和23548.39万元,虽然也呈逐年递增态势,但这也意味着公司每年的利润近四成都用于支付银行利息。
与此同时,公司流动比率较低,报告期分别仅为0.34、0.71、0.52,速动比率为0.30、0.66、0.49。而与同行平均1.31、3.97、1.58的流动比率和1.04、3.71、1.32的速动比率相比,公司短期的偿债能力也明显弱于同行。
此次IPO绿城水务拟募集资金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公司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但此举也被许多投资者认为“找股民为公司债务买单”。
绿城水务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流动比率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还同时表示,债务融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该部分借款的期限较长、利率较低,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压力相对较小。
事实上,早在2011年之前,绿城水务就已经是债台高筑了。根据2011年招股书显示,2008年末、2009年末、2010年末、2011年6 月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59、0.42、0.39、0.53,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应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05%、67.44%、74.88%、 76.68%。而当年绿城水务IPO折戟正是因为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等问题。现在看来,时隔几年,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问题并未得到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公司再次闯关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绿城水务二次IPO之路是否顺利?本报将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