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绵阳北川通用机场建设现场各工序间正在紧张地交叉施工中。目前,1000米跑道、3万平方米停机坪、3900平方米机库等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航站楼正在进行内部装饰。预计9月该机场将迎来首飞。
北川通用机场的建成,将为绵阳通航产业发展历程打下一座里程碑。几年间实现从无到有后,绵阳通航产业如何“起飞”?
思路:建链强链做大“通航+”
6月底,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的发展热度也随气温“升高”:先期入驻的相关企业、单位,正结合机场建设情况,谋划飞行培训、无人机试飞等业务;一批来自成都、自贡等地的通用航空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与北川经开区签署互通航线协议,共同打造区域通用航空旅游环线。
这些产业动向,与即将迎来首飞的北川通用机场相关。回顾绵阳的通航产业发展历程,这条总投资6.53亿元的北川通用机场也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2013年,绵阳首个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北川羌族自治县;2014年,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正式设立;2019年9月,北川通用机场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立项。
随着通用机场项目获批,通航产业项目迅速聚集。在2月举行的2023首届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无人机)产业峰会上,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逾50亿元。
与签约金额相比,绵阳更看重这些项目在建链强链上的作用。这些项目涵盖通航无人机、船等产品研发、整机生产、检测检验、服务等全产业链,包括年产100架轻型四座固定翼飞机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年产50架奥捷龙旋翼机生产及培训、观光运营等。在绵阳飞行职业学院,目前在校学生已达8000人,可提供飞行训练、飞行驾驶执照考取等服务。
打法:优势互补做强产业园
目前,泛美集团、航天咨询、中航通飞等12家通航制造、运营企业入驻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以及绵阳市有关科研院所等也与产业园建立合作关系。园区初步形成通航飞机制造、无人机装备制造及测试、通航运营服务等产业项目三大板块,预计到2025年,北川通航产业规模将达到50亿元。
根据规划,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将全力打造绵阳市无人机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西部通航产业创新高地。
为了更好地推动通航产业园发展,5月18日,绵阳科技城管委会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同选派优秀干部专门承担通航产业园工作,并共同出资组建平台公司,推进该园区专业化运营、特色化发展。
这是一次着眼于“优势互补”的区县协作。产业园所在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条件,飞行空域达750平方公里,覆盖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全年可飞行约330天;而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具备人才、市场等优势,在园区运行、产业项目招引及协调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特长”明显。
6月30日,北川通用机场主体完工,双方联手筹办的第三届中国无人机航拍大赛决赛也于当天启动,绵阳通航产业“名片”进一步“擦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