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阳造”首发民营商业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在西南地区下线,西部唯一的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研发基地于资阳落地生根;当“资阳造”无人车于成都街头“持证上岗”,新能源机车(内电)领域捧回首张碳足迹证书……这些高光时刻串联起资阳2024年一路逐“新”闪耀征程。
2024年,资阳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引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问卷。今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排全省第4位。
装上“新”引擎 “老树”发“新芽”
面对全国各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资阳如何脱颖而出?今年7月召开的资阳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给出解题思路:要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资阳“喜新但不厌旧”,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今年初,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能源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氢能也正成为资阳提质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发力点之一。
今年6月3日,中车资阳机车高级工程师李连凯在2024年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上透露,中车资阳机车目前正着手研制氢能源动力电池机车。
中车资阳机车作为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先行者,从2005年起便踏上了新能源机车的研制之路,并不断取得突破。12月22日下午,“中车资阳造”首批绿色FXN3B型3000马力节能环保型调车内燃机车,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征程。
在资阳,还有更多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向绿色能源“进军”,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2月,现代商用汽车首批100辆氢燃料轻卡正式下线,交付广州投入示范运营。“自批量投放市场以来,现代氢燃料电池卡车已收获的订单及交付运营累计超过500台,覆盖物流车、冷藏车、环卫车等多种车型,并凭借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车辆累计运营超过57万公里,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效果明显。”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高勇介绍。
加装绿色引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资阳还加装了智能引擎,提升装备能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在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资阳基地整车装配车间内,一条环形AGV(自动导引智能运输车)智能生产线不到15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电动两轮车。
据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介绍,整条AGV智能整车装配线由18个智能可移动平台组成,相较传统的板链生产线,在节省三分之一人力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速度。数智化生产工艺的提升,还让AGV智能整车装配线的合格率达98%以上。
开拓“新赛道” 新兴产业“加速跑”
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已成为资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词。
今年12月,位于资阳高新区的四川候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口腔科高频手术设备产品正式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目前国产唯一一款取得三类证的口腔科高频手术设备。该公司总经理陈皋表示,产品预计2025年2月正式投产,目前该产品明年一季度的预订单已有200万元左右。
2024年,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多点开花:口腔医疗器械产业获批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累计127户企业入驻中国牙谷,315个“资阳造”产品投入市场;基本完成科创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建成30个小试孵化单元、4套中试孵化器、12个公共研发实验室、16个检验检测实验室,完成国家级CMA资质认证申报;中国牙谷与华西口腔医学院建立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共同建设医疗工程研究中心,与北大口腔构建检验检测共享平台。
除了口腔医疗器械产业,机器人产业也是资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代表。
12月5日,2024边缘智能开发者生态大会暨2024高通边缘智能创新应用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清泉片区的四川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生产的室内外一体机器人“越凡路宝”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应用,荣获大赛商业奖。
“越凡路宝”是一款专为社区、园区等复杂场景设计的全自主配送机器人,凭借全天候、轻越野、24小时全链路配送上楼到家的能力,颠覆传统居民社区和园区的物流配送方式。目前,越凡路宝机器人已在高端社区、养老院、产业园区等陆续落地试运营,明年预计可下线千台以上。
近年来,随着新石器无人车、越海科技等一大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纷纷落地资阳,资阳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元洁表示,下一步,资阳将继续强化产业政策研究和产业布局统筹协调,积极培育氢能产业、低空经济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商业航天产业,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前瞻引育未来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厚植“沃土” 育好企业“金种子”
如果说产业是“沃土”,那么企业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金种子”。近年来,资阳各部门勤于“施肥”“浇水”,当好“育苗师”,把一粒粒“金种子”培育成“大森林”。
今年10月,资阳42家企业荣登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榜单,8家企业入选四川省第八批创新型企业名单,这批“种子选手”正成为资阳向“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四川翼源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从切割到焊接再到组装,每道工序井然有序,精准高效,彰显出企业的高质量生产水平。
四川翼源通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天然气压缩机的公司。自2011年优化改组以来,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等荣誉。今年,该公司生产的井口气举增压撬装式压缩机还列入了《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这家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资阳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路的生动写照——引导全市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的发展之路,加快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增强全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工业经济向“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企业科科长林远见介绍,目前资阳已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梯度培育,精准服务指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力争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低于90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资阳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到87户,增速35.94%,排名全省第1位;总量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排位提高2位,全年净增数量排名全省第3。创新型中小企业今年新认定74户,排名全省第5;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144户,排名全省第8。
往高处攀,向新处闯。如今,资阳下好先手棋,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让一颗颗“金种子”加速萌发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