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跟着央省媒体看广元高质量发展答卷”活动走进第一站——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绵谷路的世纪景苑小区。曾经这里频繁内涝,如今已实现了“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脚”。广元市城市海绵化改造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然”,已成为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实事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世纪景苑小区建成于2001年,占地约14000平方米,有着四个小型院落,199户居民在此生活。但岁月的侵蚀让小区面临排水系统老化、道路设施损坏等诸多问题,居民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如今的世纪景苑已焕然一新。“现在,每逢大雨,雨水很快就顺着新铺设的排水管道排走了,路面基本没积水,生活方便多了。”小区物业管理员说,为提升小区居住环境和排水能力,海绵化改造项目在此落地。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铺开,新建与修复的雨水管网、更换的污水管网,让雨水与污水各行其道,排水效率与水质显著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原本废弃的一块空地被改造成了雨水花园,成为一大亮点。
广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花园里种植着各类耐旱、耐涝的植物,屋面雨水通过特制的管道缓缓流入花园,地面雨水则透过透水铺装,迅速渗流到地下,再经过旱溪的引导,汇聚到雨水花园中进行自然渗透和消纳。当遇到降雨量过大时,设置在花园边缘的溢流口会及时将多余的雨水引入雨水管网,确保小区不会出现积水情况。
不仅是屋面雨水、地面雨水被巧妙引入花园消纳,旱溪等设施助力雨水渗透,溢流口则为排水安全保驾护航。这座小区还合理规划了停车位,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难题。
改造效果直接反映在民生效益上。据了解,透水铺装和下沉绿地等措施让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0.02%,有效控制约18.22毫米降雨量。小区住房价格也因改造而户均升值超过5万,经济价值与居住品质实现双提升。
世纪景苑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成为了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全市城区8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广元精心谋化的 “1561”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广元市坚持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示范城市,成效显著,中央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3年绩效评价获A等级,并成功举办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凝练工作会。
过去,广元市面临山洪集雨范围广、雨水汇流速度快等突出问题,为此,该市遵循自然本底,结合“四山四水筑一城”的城市格局,确定“1561”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推进“山、城、水”统筹治理,促进“人、城、水”相融共生。
广元市以标准引领,走出特色建设路径,出台了《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制度文件,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同时,创新制定设计收费参考标准和运行维护预算定额,规范市场行为。此外,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各环节,建强六支专业队伍。还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与海绵产业协同发展,推出30余个海绵建材品种,培育10余家本土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
广元市以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生活画卷,在保障城市水安全方面,新建加固堤防5.96公里,城市核心区达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率达96%。在优化城市水环境上,完成19条黑臭水体治理,实施片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较示范前增加23.7%。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改造“海绵小区”89个、“海绵道路”68条,2024年11月市城区二手住宅成交均价同比增长11.54%。在扮靓城市公共空间方面,海绵化改造公园广场53个,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活力岸线。
广元市以多元保障,汇聚建设强大合力。打好资金“组合拳”,统筹整合多行业领域资金,有效撬动项目投资达79亿元。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机制,完工191个项目,完工率达90%,海绵项目进度和质量居全省前列。每年举办“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周”活动,建立公众意见征求和信息公开机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广元市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实事的深度融合,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尖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让人们看到了民生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