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神奇的北纬31°、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好山好水好气候,铸就了闻名遐迩的“山地肉牛之乡”。近年来,巴中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产业培育为主线,聚力打造以巴山肉牛为重点的山地现代畜牧业强市。目前,全市5县(区)均列入四川省肉牛产业基地县。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坚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金融机构围绕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养殖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探索“三链同构”金融服务特色模式,不断提升对巴山肉牛全产业链的支持精准度和有效性,助力巴山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牛”产品,“破”解养殖供应融资难题
冬日的清晨,空气中带着几分寒意,平昌县得胜镇养牛大户毛高亮的养牛场早已热闹非凡,取料、称重、拌料、喂食,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回荡在牛场。
“我用555头公牛抵押,农行给我贷了200万元,我的养殖场能够有这么大规模,多亏了当初这笔续命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毛高亮仍记忆犹新。该养牛场是农行巴中分行首批“智慧畜牧贷”试点项目,2023年,作为“金融链长”试点的主要成员,该行通过建立虚拟牧场,对虚拟牧场和抵押活牛进行全流程管控,成功投放巴中市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贷款”。
记者了解到,抵质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在肉牛养殖环节较为普遍。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全面梳理肉牛养殖户现有资产清单,灵活运用圈舍、肉牛活体、订单等抵质押融资,推出“活体贷”“肉牛贷”“兴牛贷”等特色产品,有效满足肉牛养殖户的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末,巴中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肉牛特色贷款1.2亿元。
“牛”顾问,“贷”来精深加工源头活水
“牛顾问、不姓牛,办贷款、是真牛!”不到两天,巴中农商行通江县支行280万元贷款就打到了通江县铁佛镇印盒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账户上,再次见到该支行的信贷员向娴娟时,合作社负责人张爽不禁打趣起来。
通江县铁佛镇印盒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通江县嘉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该合作社向嘉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购买小牛仔,育肥宰杀后初加工后再返售给该公司。合作社刚成立不久,自有资金准备不足。当张爽正在为资金缺口急得团团转时,恰逢巴中农商行通江县支行到该村开展“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爽现场提交了融资申请,该支行迅速指定专人开展调查,通过嘉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的方式成功发放贷款。
肉牛加工业是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养殖户经济收益成效明显,然而普遍存在初期投资大、成本高等难题。为支持巴山肉牛精深加工链发展,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联合市级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推动巴中市涉农银行机构组建“金融链长”产融对接专班,吸纳部分保险、担保机构加入,选派12名巴山肉牛“融资顾问”,主动上门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量身制定融资方案。2024年,巴中市累计开展巴山肉牛“融资顾问”服务30余次,通过“银保”“银担”等合作模式,为肉牛加工产业链企业提供授信超2亿元。
“牛”管家,“犇”向品牌价值转化路径
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工业园内,巴山肉牛龙头企业——四川老廖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一片忙碌景象,该公司生产的老廖家牛肉系列品牌畅销省内外。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随之增加,企业急需资金补充流动性,为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季旺季打牢基础。在这个关键时点,工商银行巴中分行伸出了援手,及时向其发放1000万元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他们真的很贴心,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次,给我们出主意,帮我们一起想办法,就像一个金融管家”。谈起工商银行巴中分行,老廖家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廖天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支持培育一批本地龙头企业,打造更多“巴字号”特色农业品牌。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会同当地农业农村、肉牛产业协会等部门,重点筛选了23户核心企业,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理财、支付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此外,银行机构还通过定点帮扶、银行电商平台带货等拓宽巴山肉牛产品销售渠道。2024年,仅工商银行“产融云”线上电商平台就帮助销售“巴食巴适”特色农产品54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分行工作会的部署,立足地方产业培育主线,以巴山肉牛、通江银耳、茶叶等更多地方优势大品种为切入点,持续深化‘金融链长’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更快流向涉农主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