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成都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工作明确重点任务,要从突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凝聚服务群众等方面重点着力,推动新时代成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上,在促发展、激活力、防风险上持续用力。新经济组织党建要突出惠企助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完善内部治理,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同频共振。新社会组织党建要坚持管育并重,加大品牌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切实把党的工作融入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建要坚持关爱凝聚,强化“用户思维”优化服务,加强思想引导,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提升组织凝聚力。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在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上持续用力。紧盯“明责、减负、赋能、增效”目标,持之以恒抓落实,破解超大社区治理、居民小区治理等现实痛点难点,赢得市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大力实施接诉即办改革,持续深化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双向赋能,结合“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加快形成派单、响应、处置、反馈、问效的工作闭环,更好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提升“融合共治”水平,把各领域群众的主体意识调动起来,让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成为自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凝聚服务群众上,在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上持续用力。推动信访工作融入社会工作大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渠道载体,常态开展民生服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建议征集活动,推动更多合理性建议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流程。大力弘扬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整合用好各类支持政策,让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党的社会工作创新理论为指引,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基层实践创新,探索在市县两级党委设立专司统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并在全国首批完成党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优化“两新”工委工作体系,构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工作部门统一领导信访部门制度机制,跟进调整优化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社工人才建设联席会议等专项机制,研究形成“116N”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全市社会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奋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