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蕴藏万亿级市场潜力,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自贡市贡井区紧紧抓住产业风口,凭借多年来的精心谋划与扎实建设,在低空经济领域强势崛起,围绕无人机及通航主导产业,汇聚了航空工业成飞、中航无人机、中电科特飞、腾盾科创等60余家重点企业和院校,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无人机及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复合材料机体制造、航空标准件制造、增材制造和非金属制件、飞行教育、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自贡航空产业园作为贡井区低空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已初步建成国内稀缺、条件完善的高端无人机装备生产制造和运营商服务基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其中,感受贡井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喜人风貌。
直击一线:从研发、生产到培训、维修的全链条发展
近日,在自贡航空产业园的试飞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正在进行多次自主起降测试。参与测试的企业工程师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屏上的气流参数,突然,对讲机中传出指令:“3号旋翼攻角调大0.8度!”瞬间,三百米高空中的飞行器在紊流中恢复平稳。与此同时,五公里外的凤鸣通用机场塔台上,管制员正在为航空医疗救援任务调配空域。
在园区里,类似的实践与应用场景频繁上演,无人机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制造每天都有新进展。
腾盾科创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去年8月在自贡凤鸣通航机场首飞成功。今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大型四发固定翼模块化无人机的研发优化,完善模块化设计,拓展应用场景。同时,还将与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合作开展基础性研究,加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
在航翊科技四川自贡生产基地的厂房内,生产工人正在把钛金属新材料制成的部件组装到HW-600H大载重无人直升机的整机上。公司生产经理冯琦凯抚摸着即将交付的机身说:“这是具备卫星导航和视觉融合导航双重导航体系,结合基于激光雷达的自主避障系统,全面保障飞行安全的无人机。”
记者注意到这款无人机的技术参数:起飞重量最高可达660公斤,最大起飞海拔达5000米,巡航速度90千米每小时,续航时间最长可达8小时,能在零下40度至55度的环境下工作……据介绍,这一组数据,在国内同级别的无人机产品中,名列前茅。
“这款无人机已经量产,去年销售了近百架,我们还出租给客户提供包括电力检修、应急救援、森林消防、地质勘探等领域的飞行服务。”冯琦凯表示,今年开年就在加紧生产,订单不少于去年,市场前景看好。
冯琦凯介绍,作为入驻园区的第四家具备无人机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航翊科技是国内工业级特种无人机赛道唯一完整掌握“飞控”“数据链”“光电吊舱”“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团队,具备无人机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除了目前的无人直升机产线,接下来,航翊科技自贡生产基地还会新增复合翼无人机的生产线。”冯琦凯透露道,有这样的举措,也是因为贡井区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生产环境。
产业链末端的保障同样出色。“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作为全链条无人机培训基地,凤鸣无人机培训基地已完成首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将为农业、物流、测绘等六大领域提供标准化人才输出。”凤鸣无人机培训基地校长陈堃说,基地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认证”三位一体模式,计划年培训能力达2000人次。
除人才培养外,基地还在探索“培训+应用”协同发展路径。目前已与顺丰速运合作开发物流无人机调度系统,联合测绘单位完成西南地区首个县域级三维建模项目。“我们正在申请低空空域测试空域,未来将开展5G远程操控、AI自主飞行等前沿技术试验。”陈堃表示。
同样是延伸壮大产业链,四川百特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打造了特色航空器维修培训中心,5年来培训学员2万人次,输送合格就业人才4000人。未来,该公司不仅提供培训服务,还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适航审定服务。这些生产、研发、服务保障场景,见证了贡井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聚焦基建:从“双跑道”到“双融合”的产业生态立体突破
初春的清晨,自贡航空产业园内,凤鸣通用机场的跑道上,一架轻小型无人机与有人机先后升空。两者横向间隔仅3公里,却共享同一片空域——这是贡井区在“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领域的创新成果。自2020年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来,园区通过成立“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项目研究室”,攻克了无高度差条件下飞行间隔缩小的技术难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以上。
这一突破得益于贡井区构建的“双跑道”。凤鸣通用机场(A1类)与兰田机场(B类)形成“双跑道”布局。同时,在空域方面,自贡航空产业园拥有四川最大、最高的“川协5号”试点空域(1606平方公里、2400米以下),为复杂场景测试提供条件。2024年,园区引入中国移动5G-A技术,实现地级市全域低空监管服务多基站组网,构建“通信导航—人工智能—监管服务”一体化安全体系。
自贡航空产业园,为企业们打造了双机场与优质空域,搭建了低空经济起飞的理想平台。飞行审批流程的简化更是一大亮点,用户只需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飞行,极大提高了飞行效率。
目前,已开通14条自贡至周边地区的通航航线,构建起了便捷的空中交通网络。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全市300米范围内低空飞行的全域监管服务,累计保障各类航空器安全飞行作业20万余架次、10万余小时,年均飞行作业量在全国通用机场中名列前茅。如此高效、安全的航空保障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链式发展:从“研发设计在成都”到“生产制造在自贡”的跨区域产业链
“我们不仅是‘链主’企业的配套方,更是技术协同创新的参与者。”自贡宇立无人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童表示。该公司作为航空工业中航无人机的机体供应商,依托母公司西安宇立的设计、制造能力,将无人机机体制造周期缩短30%,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类似的故事在园区不断上演:贵州航锐的精密零部件生产线、湖南环宇的增材制造项目、广联航空的总装基地……一条“研发设计在成都、生产制造在自贡”的跨区域产业链已然成型。
自贡航空产业园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坚持链式发展,逐步构建起“多龙头”“多层次”的产业生态。航空工业成飞、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整机制造链主企业的成功引进,发挥了强大的带动效应,吸引了广联航空、湖南环宇等60余家相关院企落地。
如今,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涵盖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复合材料机体制造、航空标准件制造、增材制造和非金属制件、飞行教育、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作,形成了以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为特征的新产业生态。
此外,园区获批的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以及成功创建的四川首个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都是对其产业发展成果的有力证明。自贡市无人机及通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自贡低空经济及无人机纳入四川省产业新赛道项目,更是让自贡航空产业园在低空经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多场景应用:从“试验场”到“应用城”的低空经济“服务+”
2024年12月,一场特殊的救援演练在贡井区上演:搭载医疗物资的无人机从川南汽贸产业园起飞,10分钟内抵达15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这条“低空+智慧医疗”航线,是自贡开通的25条城市低空物流网络之一,标志着低空经济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化运营。
贡井区的低空服务版图远不止于此。在四川航空应急救援(自贡)基地,无人机群常态化执行森林防火巡查;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内,双尾蝎无人机搭载探测设备,完成跨区域人工增雨作业;警用无人机实训基地则成为西南地区警务人员的“空中技能课堂”。
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贡航空产业园还十分注重试点示范,积极创建“多场景”“新业态”应用平台。与气象、应急、农业、公安等国家、省级部门深度合作,建成了一系列示范应用平台,如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基地等。
在实际应用中,自贡航空产业园开展了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通信救援等8类业务,在重大灾情侦察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低空物流领域,自贡航空产业园同样走在前列。抢先布局新业态,不仅开通了23条市内低空医疗物流航线和2条美食物流航线,率先实现全省医疗物资低空运输航线首飞,成为全国首个低空医疗物流网络全覆盖的城市,还开通了自贡至乐山、重庆永川大型无人机货运航线,实现大型无人机货运物流首次跨空域支线物流飞行试验和全国首条大型多发无人机跨省物流场景试航,自贡至重庆梁平首条低空飞行航线试飞成功,为低空物流运输提供了创新范式。
自贡航空产业园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成绩斐然,从基础建设到产业生态构建,再到多场景应用拓展,都为其他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自贡航空产业园有望继续发挥优势,在这片蓝天之下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引领低空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结语: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贡井区锚定更高目标:到2030年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低空经济不仅是一条朝气蓬勃的产业赛道,更是城市能级提升的支点。贡井区这座曾以盐卤滋养工业文明的城市,正以“无人机+”重新定义天空的价值,为四川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贡井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