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
达州以“软硬兼施”之策给出了答案:一方面筑牢产业根基,另一方面优化服务生态,在“国字号”园区创建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近日召开的达州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园区要“强链群、育龙头、抓项目、促升级、保要素、优环境”,锻造GDP冲刺三千亿目标的工业“硬脊梁”。
如今,达州已形成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普光经开区“三足鼎立”的园区发展态势,西部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正在达州这片土地上加速崛起。
达州高新区:科创赋能,冲刺“国高”园区
“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零的突破,形成‘雁阵式’发展格局,推动园区中小型企业增量提质。”在达州高新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培训会上,达州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局局长罗喜列出今年的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分层培育库、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包,该园区已成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1家、“专精特新”企业36家,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积累了强大动能。
作为川东北唯一的省级高新区,其冲刺“国高”的路径清晰明确:围绕瓮福、玖源、中科曙光等链主企业实施“建圈强链”工程,计划到2027年,重点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主导产业营收占比超过50%,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稳居全省同类园区前列。
罗喜介绍,园区将携手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规划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5个。同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主体的梯度培育,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5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
该园区作为川渝万达开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正与重庆万州、开州携手共建跨区域国家高新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全力打造川渝东北园区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样板。
东部经开区:千亿蓝图,锚定“国开”新坐标
“因工业而生,必因工业而兴!”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董代春在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充分展现了这个成立仅三年的年轻园区的雄心壮志。锚定“冲千亿、创国开”的目标,其发展路径充满了活力与张力。
按照规划,东部经开区的产业产值将实现“三级跳”:依托达钢搬迁升级、星空钠电等3个百亿级项目,延链打造3个300亿产业集群,主攻能源化工、先进材料赛道,确保主导产业比重在三年内突破80%,规划在2025年 - 2027年,园区的工业产值实现300亿元、600亿元、1000亿元的“三连跳”目标。
董代春提到,园区将充分利用麻柳省级化工园区平台这一“金字招牌”,精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计划2025年新招引1个百亿级项目,三年内引入5亿元以上项目36个,谋划“十五五”重点项目超250个,年均固投保持百亿规模。
“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就要站在高位、做到最好、拼尽全力。”董代春介绍,园区将打造达州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标杆,推动300户规上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家,省级创新平台达到5家以上。
普光经开区:绿色转型,锻造千亿化工新极核
“今年要推动四大百亿项目全线取得突破!”宣汉普光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朱济君指着园区的大项目作战图介绍。这些项目均依托“天然气、锂钾”两大万亿级资源,每个项目的建设进展都日新月异。
园区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保障4个百亿级项目和3万吨钾肥生产试验攻关,促进正达凯一期、正原五期等项目达产达效,加快赣锋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美联一期、共创锂想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
为加快园区创建“千亿园区”节奏,普光经开区将今年的产值目标定为700亿元,且今后每年还将增长130亿元以上。为此,园区不断延伸天然气、硫磺、钾盐、锂电四大产业链,以正达凯、赣锋锂业等四大百亿项目为链主,建立企业信息库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有机硫化工差异化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特色化工基地。
朱济君表示,园区将依托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优势,加速企业“智改数转”,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步开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增值化改革试点,梳理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全过程服务事项,搭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载体,为企业提供嵌入式集成服务,打造省级特色产业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示范园区。
构建争创“国字号”园区软环境
在争创“国字号”园区的征程中,达州三大园区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争创国家级园区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这或许正是达州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底气。
近日,达州市政府已印发并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三大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建立园区考核体系,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
据悉,2024年,达州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26.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1%,其中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和普光经开区的产值贡献率超六成。
达州市经信局局长肖启文表示:“抓好园区产业布局、产业融圈强链、培育壮大主体,保持工业经济增长态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可稳步推动园区争创行动。”目前,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策源,东部经开区强化开放枢纽功能,普光经开区深耕资源转化优势。
在此基础上,达州致力于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提升园区品牌度、标识度和科技感,推进园区“亩均论英雄”比拼,全面提升园区质效。同时,保障园区水、电、气、资金等要素资源,推行“园区事园区办,企业事网上办”,开展“千名干部驻企帮扶”行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工业园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产业能级的系统跃迁。”肖启文说,这种多极支撑的园区发展模式,既避免了同质化内耗,又通过产业链互补增强了整体竞争力,必将加速推动西部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在达州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