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山市丹棱县大雅广场“家国颂歌·丹棱县橘橙音乐会”现场,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民间歌手一路过关斩将,台下2000余名观众掌声不断。
作为常住人口不足15万人的小城,丹棱县今年已举办6场“橘橙音乐会”。一场小成本、无门票、不设围栏的活动,累计吸引近百名当地群众登台,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近30万,成为小城文化“顶流”。
“以前总觉得音乐会是专业人士的舞台,没想到咱老百姓也能上去唱。”刚唱完《无名的人》,首次登台的倪伟感慨,“这就是给无名之辈的舞台。”
“过去办活动追求大场面、高规格,一场预算动辄几十万元,请专业团队、搭豪华舞台,可群众总觉得离自己远,参与感弱。”丹棱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邹材清说。
如何让公共文化活动真正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丹棱县反复调研、讨论,最终确定“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思路,核心是做“减法”——减预算、减门槛、减距离,让文化活动回归接地气的本质。
不请专业团队,转而挖掘“素人”音乐爱好者;简约布置舞台,甚至直接在公园办草坪音乐会,省去搭台等的高额费用;依靠群众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自发宣传。“以前办一场活动的钱,现在能办10场。”邹材清说,成本降下来,活动频次就能提上去,百姓参与的机会也更多了。
学生、农民、企业职工、个体商户……只要有唱歌的热情,都能报名。但是,零门槛不代表零要求。该县文化馆组建由专业老师组成的评审团,负责报名筛选与上台前指导:报名阶段,通过海选筛选出音准、节奏基本合格的参与者;赛前,对发声技巧、台风站姿、歌曲情感处理等进行指导。
“首场效果远超预期。”邹材清介绍,原本预计几百人到场,结果来了3000多人,石阶、草坪都坐满了。于是,丹棱县决定继续办,打造“橘橙音乐会”文化品牌,让它成为“中国桔橙之乡”的文化符号。同时,主题跟着时令走,夏天“夏夜晚风”纳凉,秋天“秋韵拾光”庆丰收,双节“家国颂歌”抒怀,跟群众生活节奏同频。
来自公交公司的唐浩连续登台6场。大学里,他学的是声乐,工作后再没登上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找回了梦想,也让现场应援的家人理解了我对音乐的热爱。”唐浩说。
每场演出结束后,丹棱县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区被“求加场”的消息刷屏:“下次什么时候办?我家孩子想报名唱儿歌”“能不能多来几场乡村专场”……群众的热情坚定了丹棱县把“橘橙音乐会”办下去的决心。从夏到秋,音乐会的场地从城市广场到公园、产业园区,歌声传遍丹棱县各个角落。“我们只是把舞台还给群众,让文化贴着老百姓的心走。你真诚,他们就会把热情都给你。”邹材清说。
“橘橙音乐会”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到此一游”向“深度停留”转变。“以前来丹棱,逛逛就走了。现在有了音乐会,还能留下来听听音乐、看看夜景、住一晚,体验更丰富了。”成都游客李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