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条路,方便多了。”站在苹果园前的水泥路上,凉山州盐源县润盐镇古柏村村民郎庭芳感慨地说。他脚下的水泥路正是泸州市江阳区援建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这条长1公里的道路,便利了周边160余户群众的生活,让沿线2200余亩苹果等农作物有了更好的“出路”。
得益于结对帮扶工作,“江阳援建”在盐源遍地开花。按照省委先发带后发部署要求,2023年7月,江阳区第四批结对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帮扶工作队)赶赴盐源县开展新一轮省内结对帮扶工作。
两年多来,帮扶工作队始终坚持“应盐源所需,尽江阳所能”的工作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帮扶,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工作,全力助推盐源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整合帮扶力量 推动产业升级
“帮扶工作队帮助我们改进生产线、新增生产设备,解决了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产品较为单一等难题,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现在一天能生产10万个纸箱。”凉山州绿色启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启航)总经理侯德海说。
作为盐源县唯一的纸箱生产企业,以前的绿色启航产能不足、产品单一,难以承担盐源苹果包装的重任。当地不少种植户和经销商到成都、昆明等地购买包装箱,包装成本较高。
帮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实施绿色启航技改项目,牵头与盐源县、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形成帮扶合力,全方位对该企业进行帮扶与培育。
“我们累计投入资金155万元,并携手中国电信、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援建,先后为企业添置平压平模切机、瓦楞纸覆膜机、2.2米幅宽瓦楞纸板生产线,补齐企业的产能‘短板’。”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绿色启航技改项目,不仅仅是添置设备,而是从产能提升、节能增效、销售拓展、降低运营商成本等多方面进行帮扶,更是政企携手对整个产业链的帮扶,助力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企业产值从2023年的5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000余万元,并在2024年成功升为规上企业。
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是增强脱贫地区经济韧性、促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两年多来,帮扶工作队调整帮扶思路,打破原有单打独斗局面,同中国电信、宁波市鄞州区等帮扶力量共同构建起协同推进的项目生态。他们通过助力盐源本地特色优质企业技改升级、精准施策助力特色产业延链强链、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举措,有效带动帮扶产业发展,共同延长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链条。
完善基础设施 增进民生福祉
在盐源县梅雨镇虾耙沟村,几户村民忙着修建楼房,新房都设计了带抽水箱的卫生间、有花洒的淋浴房。这两项“费水”的设计是虾耙沟村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
2024年7月以前,虾耙沟村一直未能打通生活用水“最后一公里”,全村有800多户村民存在用水困难,日常只能就近去蓄水池挑水、背水。帮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投入66万元新建虾耙沟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帮扶工作队干部李哑前介绍,该项目新建200立方米清水池和20立方米取水池各1口,铺设输水主管道和入户管道60多公里,让虾耙沟村800多户村民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不只是虾耙沟村。今年7月,卫城镇大堰沟村二组蓄水池沟渠建设项目正式竣工,不仅惠及当地60余户240多名群众,而且让600多亩苹果园有了稳定灌溉水源。
2023年以来,帮扶工作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补强乡村基础设施,在8个村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保障了12000多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在润盐镇小堡子村、卫城镇岔河村、梅雨镇八家村等5个村新修建共计6公里生产便道,打通6000多名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幸福路”。
接下来,帮扶工作队将在为民服务、为民谋福方面更加扎实地开展工作,计划实施盐塘镇砖楼村幼教点饮用水等帮扶项目33个,着力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盐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开展教育帮扶 夯实人才支撑
在盐源县民族中学“泸州班”,6位来自泸州的帮扶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利用周末完成班上52位学生的家访工作,最远家访距离超过100公里。
“‘泸州班’效果非常好,良好的班级建设和学习计划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盐源县民族中学副校长沈应刚说。沈应刚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毛琪琪的学生,“高二时她从普通班进入‘泸州班’,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在“泸州班”,老师通过用心做好励志主题班会、开展学生高考励志行动、组织各科老师辅导学生、共享泸州优质教学经验4项措施,推进教育帮扶走深走实。面对有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偏科严重、个别学科学习困难等突出问题,老师们轮流进行专题辅导,为他们解疑释惑。
除了教学,帮扶教师们还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集体教研活动,探讨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盐源县民族中学通过“泸州班”学习泸州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方法,将其贯穿于教育实践,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乡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性方法。
江阳区与盐源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教育合作成效显著。帮扶工作队坚持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初心,开展教育帮扶,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积极助推人才振兴。据统计,两年多来,江阳区每年在盐源县组织各类专题培训20余场,累计聘请40余名教育专家赴盐源县开展指导,培训教师超过800人次,为促进盐源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