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广安市前锋区的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百余名村民弯腰覆膜,为花椒树穿上保墒抑草的“防护衣”。这片丘陵山地已成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及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前锋区建成花椒基地约1.2万亩,2025年全区花椒产量预计达9053吨,可实现产值约1.7亿元,园区总产值突破2.1亿元。“广安青花椒”先后获评四川省林木良种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跨越。
小花椒如何成为大产业?答案藏在科技赋能与全链发展之中。
椒味更浓
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
“过去摘花椒,一天下来满手是伤,现在推广无刺品种,效率高多了。”前锋区生态农业开发供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负责人毛磊感慨。
产业一线的显著转变,源于当地持续推进的产学研融合。前锋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在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设立专家工作站,共建青花椒种质资源库。现在推广的无刺品种,有效破解了采摘难、成本高的瓶颈。
智慧农业也为产业注入新动能。在前锋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对生长环境与病虫害的智能监测预警,生产方式更加精细化。“我们运用全覆盖的标准化生产和严格的绿色有机标准,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颗花椒都安全优质。”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王勇说。
品质提升带动品牌增值。在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数个大型发酵罐正恒温运行,可根据需求定制生产多种风味的青花椒精酿啤酒。“我们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逐步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
此外,当地餐饮企业也创新推出“椒宴”——17道以花椒为核心的创意菜品。从花椒油到花椒啤酒、花椒宴,一条覆盖种植、加工、销售、体验的产业链日趋完善。
香飘更远
多方联动促产业融合
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保障和利益联结机制。面对花椒“开黄花”等难题,前锋区积极引入四川农业大学龚伟教授团队等专家力量进行专项攻关。
“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我们为近千亩花椒基地购买农业保险,推广蔬菜间作、大棚育菌等模式,提升土地综合效益。”王勇告诉记者。
此外,前锋区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创新“保底收购+按股分红”“土地流转+园区就业”等方式,吸纳大量农户流转土地、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稳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有效保障了农业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8%。青花椒产业辐射带动全区22个村发展花椒种植1.68万亩,辐射区产出效益高于全区35.4%。
以青花椒为引领,前锋区将持续巩固当地特色产业,建设沿江翠竹长廊,配套完善产供销设施,推动特色品牌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前锋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引进文旅项目经营主体,培育创意农业、田园休闲、非遗手工等特色乡村文旅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