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1”到“331”的战略升级,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跨越冲刺......“十四五”规划期间,南充市南部县锚定“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在川东北工业经济版图上谱写了一曲强势崛起,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奋进之歌。
五年间,南部县实现了工业产业规模大、活力足、质量高的全方位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奔腾不息的强劲动能。
顺势而为 战略引领
走进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目之所及,处处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图景。“十四五”规划之初,南部县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立工业“231”发展目标,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为核心夯实工业基础。战略考量的背后,是彼时南部县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南部工业进一步跃升。
破局之路,战略为要。2023年,南部县敏锐抓住川渝两地携手打造全国最强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的重大机遇,果断将新型铝材产业纳入主导产业,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组成驱动工业经济的“三驾马车”。自此,南部工业“331”发展蓝图愈加清晰完善。
“战略升级是顺势而为,更是主动作为。”南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史小龙说,这一调整让南部工业在区域产业布局中抢占先机,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格局。
为保障战略落地,南部县创新实施链长制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组建“1+5”链长专班实体化运行,将责任压实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同步推行“红黑榜”“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跟踪督办,形成“签约—建设—投产”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五年间,南部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从项目签约到投产,政府全程护航,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成铝新材料总经理汤勇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
集群发展 产业蝶变
近年来,南部县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从“单兵突进”向“集群作战”转变。
机械制造是支撑南部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发展历史超60年。“十四五”期间,南部县在园区载体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强力引导企业“智改数转”“绿色转型”,聚势推动机械制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依托三鑫南蕾、聚力机械这些‘领头雁’,我们拉起了铸造、汽车汽配产业梯队。铸造产业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懿的话语里满是底气。如今,南部经开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铸造基地”“成渝地区汽车零部件重要配套生产基地”等招牌愈发闪亮。
机械制造蹄疾步稳,电子信息产业同样亮点纷呈。南部县精准承接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容熠电子、迈京邦光电等50户企业扎根电子信息产业园,形成了从元器件生产到终端组装的完整产业链。
新型铝材产业则为南部工业增添了最具爆发力的“新动能”。2023年,“南部速度”惊艳全场:成铝新材料3天完成考察签约,6个月建成投产,一年创下5亿元产值;天南金属、德美金属等企业紧随其后,集群发展。叠加工信部定点帮扶、南部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战略合作签约等机遇,产业强势崛起。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五年间,南部县工业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汇聚起强大合力,为南部打造制造高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准发力 强势崛起
“要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坚定‘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努力打造川东北重要制造业基地。”2024年工业工作推进会上,南部县委书记尹成平再次明确奋斗目标,字字铿锵、催人奋进。
先谋后动、精准发力。“十四五”期间,南部县在规划引领、要素保障、招商引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出真招、求突破,持续完善近9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盘活闲置低效土地约500余亩,新(改)建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不断拓展南部经开区发展空间、配套功能,先后荣获“四川省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荣誉,汇聚起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气、资源和活力。
如果园区是工业崛起的“骨架”,优质营商环境则是激发活力的“血脉”。“针对企业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政府在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同时,还担任我们的‘宣传员’‘代办员’,让惠企政策从‘纸上’落在‘地上’。”成铝新材料总经理汤勇说,政府坚持一切政策向工业配置、一切资源向工业倾斜、一切要素向工业集聚的工作导向,令众多企业信心倍增。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十四五”已近收官,南部工业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向目标冲刺;“十五五”新程将启,南部初心如磐、砥砺前行,将推动工业经济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