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最东边,地处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市宣汉县,巴文化源远流长,土家民俗独具风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宣汉县实现了从“摆脱国贫县”到晋位“全国百强县”再到“冲刺千亿县”三级跨越,全县GDP从400.2亿元增长到751.7亿元,连跨3个百亿台阶,2020年GDP排名达州市第一,2022年GDP在四川省109个县中排名第一,2023年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并连续3年上榜,在四川省7个百强县(市)中居第三位。
构建产业体系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宣汉天然气、锂钾资源富集。作为“川气东送”的气源地,宣汉天然气远景储量1.5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开发储量5500亿立方米,建有天然气净化厂3座,2024年全县生产商品气10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4%,硫磺2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2%;拥有全国首个海相富锂钾资源矿,富锂钾卤水储量21亿立方米,新型杂卤石钾盐矿中硫酸钾资源量达7亿吨以上,经济价值超万亿元。
宣汉县坚持走优势资源转化利用之路,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全力以赴“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大力推进“招商为先、落地为大”,成功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百亿级项目5个,正达凯、赣锋、广东美联夯实了百亿项目基础,共创锂想填补了上游锂盐生产的空白,广东建工积蓄了百亿项目后劲,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州普光化工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二批化工园区,入驻企业达141家,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培育了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入选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铸就了坚实的产业竞争力。
农业领域同样硕果盈枝。宣汉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2024年以全省县(市、区)第11位的播面种出了全省第7的粮食产量,峰城玉米平均亩产高达1201.1公斤,刷新全省山地玉米百亩高产试验田单产纪录,为达州市粮食生产“十二连冠”作出重要贡献。聚力推进“牛药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建设“‘宣品天下’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中药材展销中心、肉牛加工中心”三大中心,推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60亿元。全面做好2024年宣汉代表达州接受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服务业的提质增效为宣汉经济增添了亮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巴山大峡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速,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3条精品旅游环线与多个乡村旅游样板地交织成网,宣汉县连续4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通过提质扩容、培育消费新场景等举措,服务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181.7亿元增至2024年的302.4亿元,年均增长16.2%,规上服务业和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成为经济稳健增长的“压舱石”。
优化营商环境 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宣汉县始终坚持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发展保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助正达凯争取可转债27亿元,帮助赣锋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7080万元,创新“县委书记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的恳谈会”等平台,其做法入选“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典型案例”,打造营商环境系列经验入“2024—2025县域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十大案例”。
大力推行“园区通办”,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审批事项“全程可网办率”达100%。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政企结对帮扶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000余个。投资230亿元的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在22个月内实现从开工到试生产;盛朝聚华项目开工到投产仅用5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下重大产业项目高效建设新纪录。依托园区产业循环发展成本优势,发展“上游产能保障+下游需求锁定”模式,促进正达凯与全球化工领军企业巴斯夫开展合作,推动产业链深度耦合。
宏伟蓝图需要坚实的载体支撑。宣汉深谙此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拓展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达宣快速通道、毛普快速通道、宣南复线等干线建成通车,西达渝、成达万高铁建设大力推进,“两高铁两高速”内畅外联交通格局加速形成。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普光经开区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入选“第二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名单”。
水利保障坚实有力。推动白岩滩水库、土溪口水库、堰沟水库、肖家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堤防26.46公里,整治病险水库36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三桥六路”“两园两街两片一体”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区拓展至25平方公里。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平稳发展,“保交楼”工作成效明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入选国家级县城体检样本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成功入选省级生态县、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联合重庆市开州区创建雪巴画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宣汉大力实施“温暖宣汉十大行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教育成果丰硕。近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5亿元,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校舍85所,新增优质学位1.3万个,基本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宣汉近5年73人圆梦清北,宣汉中学蝉联“中国县域中学百强”,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荣获“中国中职五十强”称号。“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关爱模式被评为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跨越。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宣汉成为达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杆;县人民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联合建立专科联盟,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连续9年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百强,成功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社会保障网织密扎牢。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银发食堂”获评省优,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同时,宣汉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城乡融合有序推进。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改造老旧小区2.3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1万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288部。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2%,绿地率达40.9%;新建智慧停车场8个、“口袋公园”6个,打通断头路5条,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东西部协作连续5年获评“好”等次,2024—2025年连续2年入选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宣汉县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勇担“经济大县挑大梁”的时代重任,将“全国百强县”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宣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