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23日讯 在企业降本增效、市场供需转型的背景下,成都办公楼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格局重塑。仲量联行近日发布《2025年成都办公楼企业流动研究报告》,并同步揭晓成都甲级办公楼企业客户Top50十周年榜单、成都优质企业指数Top20以及成都全口径办公楼企业客户Top100。报告显示,科技、金融领跑,地方国企压舱,总部经济和租约重组成为新趋势,存量博弈格局正在全面升级。
科技金融领跑 国企稳居前列
报告显示,华为首次登顶甲级Top50榜首,平安保险及其金融科技子公司分列前列,蜀道集团、四川金控、遂宁银行、乐山商业银行等本土龙头稳居前十,形成“科技领航、金融压舱、国企固本”的格局。
仲量联行研究部资深董事朱建辉指出,成都办公楼市场头部阵营基本固化,科技互联网和金融机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而本土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比例逐年提升。“动能转换、活力延续、主体多元,正成为成都经济的三大支撑。”朱建辉表示,这一趋势进一步夯实了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位。
优质租户白名单 首发“优质企业指数”
为精准识别优质租户,仲量联行对过去12年登陆过Top50的累计179家企业进行二次评估,并首次发布“成都优质企业指数Top20”。榜单依据企业承用面积与评估租金,从规模性、极值性、趋势性、存续性四个维度综合考量,评选出平安保险、华为、抖音、太平保险、百度等20家企业,被称为“优中选优”的白名单。
仲量联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佟恩表示,这份榜单不仅反映了头部企业在成都办公市场的稳定性和影响力,也为业主和运营商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招商坐标。
总部经济崛起 重塑供需格局
总部经济正成为成都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首次将总部自建楼宇纳入统计,发布“全口径Top100”榜单。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每年均有大面积需求流出传统甲级市场,企业不再单纯遵循“甲级优于乙级、乙级优于产业园”的旧序,而是向“功能互补”的多中心格局演变。
仲量联行指出,精准匹配企业总部在不同发展周期中的空间需求,将成为未来成都办公楼市场竞争的关键赛点。总部自建的兴起,也对传统商办市场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新的挑战。
存量博弈升级 租约重组成关键策略
报告对2022至2025年间成都录得的931条500平方米以上甲级企业迁出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企业搬迁去向呈现稳定序列:降级至低品质楼宇、缩减面积、迁入自建或自购项目、甲级平移、注销退出。这反映出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正在寻求品质、效率与长远发展的平衡点。
在当前租金下行周期中,现有租约价格与市场行情之间的落差正成为搬迁的主要驱动力。仲量联行成都商业地产部负责人江倩表示:“租约重组是企业与业主的双赢策略。通过系统测算搬迁与续约的综合成本,企业能够优化不动产布局,业主也能稳定客户,维持入驻率。”
报告预计,成都办公楼市场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可能延续至2027年,空置率仍有上升压力。在新租需求难以快速释放的情况下,存量客户的维系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产业升级赋能 城市发展提速
业内人士认为,成都办公楼市场的变化,折射出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随着“9+9+10”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不断为成都注入发展活力。
“企业的空间选择越来越理性,更多基于成本、功能和长远战略的考量。”佟恩表示,未来成都需要在产业政策、空间供给和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办公楼市场向更加多元、稳定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