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 的补充规定》于10月10日起施行。
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正式版在阳台附属空间、建筑立面、屋顶设计、产品迭代、电动自行车停车、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细化,具体调整内容如下:
提升住宅建筑阳台等房屋附属空间品质:明确阳台、飘窗、入户花园、空中花园、露台、退台、设备平台、空调板、构造板、结构板、抗震板、开敞式电梯前室、外廊、空腔、镂空、花池等15类房屋附属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项目住宅计容建筑面积的30%。
提升住宅建筑立面品质:为促进建筑立面协调统一,支持住宅立面公建化设计,明确阳台无论封闭与否,均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纳入容积率计算。
优化住宅建筑屋顶设计:鼓励采用坡屋顶形式(起坡高度≤0.6米、坡度≤35°、屋脊净高≤4.8米部分不计容);鼓励将设施设备隐藏在坡屋顶下,支持将光伏设施与坡屋面一体化设计,尽量规避为屋顶违章搭建预留空间,并明确需按专项文件设计。
鼓励住宅建筑产品迭代更新:支持通过地块包装、带方案出让等“一地一策”方式,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起居室通高、生态建筑等创新要求,为企业与设计师提供创作机会,推动新技术应用、从而提升居住品质。
优化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布局:不低于0.5车位/户,每个电动自行车位长度不应小于2米,宽度不应小于0.8米;要求加强流线设计实现人车分行,开敞式停车棚不计入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明确适用范围与施行时间:适用范围为“12+1”区域城区、7个按城市标准管理的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内住宅项目,天府新区、东部新区、8个县市新城可参照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