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1日讯 当“十一”黄金周各大景区人潮汹涌时,不少成都家庭选择了“反向出游”——带着孩子走进田园,体验“种田式假期”。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开放的原乡里·东篱亲子农场,挥锄翻土、播种浇水、采摘秋豆,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播”活动热闹上演。
据统计,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农场共迎来百余组家庭、三百多名市民。作为成自泸以东农业示范项目,东篱亲子农场自7月开业以来,迅速成为市民亲子游与假期休闲的“新网红地”。


回归田园:在泥土里“种”下亲子时光
秋阳下,孩子们忙着播种豌豆尖、胡萝卜,家长们一旁浇水、除草,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这些植物,今天我种的菜能端上餐桌!”八岁的牛牛挥着小锄头,满脸自豪。市民刘先生一家已认种两块地三个月,他说:“孩子在这里认识了四季,也学会了劳动的意义。丢开手机、专注种植,是最好的亲子陪伴。”
农场负责人介绍说,东篱亲子农场以“农耕体验+自然教育+绿色生活”为理念,让市民“不出城,也能过农场生活”。项目一期规划380个地块,推出三类认种模式:自耕自种,提供农具与技术指导,适合喜欢动手、享受过程的家庭;全托管,专业园丁代劳,全年配送12次新鲜蔬菜;私人定制,可从20多种蔬菜中搭配组合,全年配送52次,主打健康与品质生活。
从播种到收获,这个“共享菜园”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长,也让家庭在耕作中重拾自然与陪伴的乐趣。
融合创新:农田里“长出”文旅新业态
原乡里·东篱亲子农场不仅是一处农事体验地,更在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样本。目前,农场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将新增70亩耕地,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区、多彩艺术稻田、直食采摘园和共享菜地等五大板块。


其中,稻渔综合种养区采用“稻田+渔业”生态模式,实现“一田多收、一水两用”,并将引入摸鱼、垂钓等活动;多彩艺术稻田以紫叶稻绘制“大地画卷”,成为农旅打卡新地标;直食果蔬采摘园主打“从田间到餐桌”的健康体验,让游客亲手采摘、现场品尝。
“我们希望农田不仅产出蔬菜,更产出体验与文化。”项目负责人表示,农场将继续拓展“农业+旅游+教育+社交”多功能业态,让田园经济更“活”,让乡村更“美”。
教育赋能:打造孩子的“行走课堂”
在成都高新区“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思路下,原乡里·东篱亲子农场还承担起自然教育与研学实践的新使命。规划中的三期项目将依托成自泸以东乡村振兴展厅与北侧田园综合体,建设农耕研学教育基地。项目将引入中小学研学课程,打造无人机课堂、稻田书屋、茶社、萌宠乐园、竹屋餐厅等场景,形成集劳动体验、科普实践、自然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第二课堂”。
“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这是最好的教育。”中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东篱亲子农场的研学基地将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新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活力。未来,这里还将建设无动力游玩设施、科普课堂等功能区,吸引更多家庭常态化参与,助力成都高新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
从一颗种子到一次陪伴,从一方菜地到一个文旅新业态,原乡里·东篱亲子农场正成为城市家庭与田园生活的桥梁。它让孩子在泥土中收获成长,让市民在劳作中找回宁静,也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正如一位游客留言写道,“最美的假期,不在远方——在离家不远的田园里,播下一颗种子,就能收获幸福。”(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