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上海11月8日讯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在上海启幕。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4100余家境外企业携46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为全球企业链接中国市场、共享开放红利搭建了重要平台。仲量联行在会上发布《第八届进博会特别观察》报告,从开放深化、产业协同与商业地产转型三大维度,解读进博会为城市发展注入的新动能。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静表示,八年来,进博会成为外资企业了解中国、布局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生动缩影,“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开放与活力,为全球企业带来增长机遇。仲量联行将继续助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让更多企业在中国实现长期发展。”
进博会成“连接器”:产业需求牵引空间升级
仲量联行认为,进博会已成为商业地产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连接器”。消费品、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展区,都在加速产业升级与空间功能的精准匹配,形成“产业牵引空间、空间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指出,随着产业结构优化与开放深化的推进,企业对商业空间的需求正从“成本考虑”转向“产业协同”。优质商业地产已不再只是配套载体,而成为外资企业落地中国、扎根市场的核心桥梁。
数据显示,上海高品质商业综合体中,运动服饰类新租面积在服饰鞋包业态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的14.2%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28.4%,户外运动与旗舰经济持续升温。品牌首店、主题旗舰店等“首发经济”正通过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带动消费场景创新与商业活力提升。
新质生产力催生地产新空间
在技术装备展区,数字工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质生产力成为焦点。全球领先企业集中展示高效运算、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为新一轮产业升级注入动力。仲量联行指出,这些新兴产业正在重塑办公楼市场格局,推动写字楼从传统商务空间向“技术配套+产业协同”转型。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的投资热度持续上升。仲量联行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算中心投资规模达87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0%,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2800亿元。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和低碳能源优势叠加,数据中心正成为商业地产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
姚耀表示,进博会展示的新技术与产业需求,不仅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也带动商业地产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空间支撑。
生命科学与健康产业共振 银发经济孕育新赛道
仲量联行观察指出,本届进博会医疗展区的热度同样体现了“产业+空间”的新趋势。生命科学、健康医疗与银发经济成为重点方向,带动相关地产需求加速增长。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孵化成为重点,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上海已深度孵化20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孵化+产业”模式要求载体具备共享研发设施与灵活空间布局,以适应创新生态需求。与此同时,AI+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突破也催生了更专业的园区空间需求。
在健康与养老领域,科技与地产融合加速推进。进博会上展出的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养老地产的设计与运营提供了新思路——智能监测、医养结合、无障碍空间成为标配。上海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37.6%,中心城区超过四成,养老地产的需求正由“数量扩张”迈向“品质提升”。
仲量联行认为,医疗健康与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商业地产转型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城市从“功能建设”迈向“生态营造”,形成产业与空间共生共荣的新格局。
张静表示,进博会以开放平台为纽带,聚合全球前沿技术与创新力量,既为中国城市注入能级跃升的持久动力,也为全球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开放让城市更具活力,也让产业空间更有价值。中国城市,正在成为全球产业与资本共创未来的热土”,张静说道。(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