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在四川崇州启动试点

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乐在农家人工湿地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30日讯 10月30日,由可口可乐中国携手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四川崇州市人民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打造的“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在崇州街子古镇古寺村正式启动。据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执行副总裁鲁大卫透露,素有农家绿肾美称的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将以崇州为全省的试点市进行推广,通过这种以散户为单位建设的人工湿地,因地制宜地将农家乐的大量生活污水变成清水回归自然。
启动仪式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崇州市副市长赵卫东、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执行副总裁鲁大卫及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执行总监刘晓海走进一块建设中的人工湿地,兴致勃勃地培土种花,共同建设乐在农家人工湿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执行总监刘晓海告诉记者,乐在农家人工湿地项目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中国本地地理、生物和气候条件,成功探索出以人工湿地建设为核心的整套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解决方案。该技术充分利用农家乐屋角田边的闲置地块,灵活铺设多个自流型人工滤池,种上各种具有吸附能力的观赏植物净化生活污水,让干净清澈的水回归大自然。同时,人工湿地的日常维护也简单易行,而且无需二次投资。
自2007年,可口可乐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合作在中国寻求面源污染的解决方案。如今,该项目已在四川郫县、广元、阆中及重庆市等多个地区建立了十五个人工湿地试点。2014年年初,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正式加入项目,并在崇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决定在当地大范围推广。2014年10月,崇州市的第一个人工湿地在卞家花园开始兴建。
数据显示,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农家乐数量高达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旺季来临时,一户农家每天可接待四百至一千人次的游客,其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大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被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江河中。这种单点污染量小、污染源数量众多、由生活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不仅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持续恶化,而且影响到下游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甚至威胁到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成为中国水污染治理的巨大挑战。
此次崇州作为四川省的试点,将分期分批在崇州数以千计的农家乐逐步推行乐在农家人工湿地。以当地政府和可口可乐中国共同出资补贴农户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帮助当地农户增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第一批首推的三个人工湿地,将在崇州市水利局的直接引导下于今年12月份完成初期建设。预计以后每年将实现七万吨水的净化,惠及五十户当地农户。“我们正在积极和本市的村民协商,推行乐在农家人工湿地,让崇州山长绿水长清,全面打造绿色养老休闲产业”,崇州市副市长赵卫东说道。
据了解,乐在农家人工湿地从项目伊始即凝聚了可口可乐四川饮料有限公司很多员工的心血。项目在初期协商、试点建设和跟踪随访等方面,都得到了可口可乐四川灌装厂的大力支持。“我们很多员工都参与了人工湿地的建设,这样有意义的项目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相关农家乐现在都主动经营我们的产品并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也要求员工在日常拜访中,跟进湿地的管理与维护情况,将第一手信息反馈回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保护人工湿地的良好运转,这也实现了业务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互动”,可口可乐四川及重庆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补充道。(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