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8日讯 今年以来,科技厅牵头,相关省级部门配合,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制度和推进发展”的总要求,按照“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形成共识的地方改起”的总原则,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推进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
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是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重点是要改变导向单一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细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创业动力活力。一是开展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我们深入系统推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事业导向、利益驱动并重的人才激励新机制。选择了3家省属科研院所、3家省属高校和达州市宣汉县在科技人员兼职取酬、保留从事关系离岗转化成果、保留人事离岗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方面开展试点。二是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我们修订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实施《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规程(试行)》,改革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实际贡献。三是建立科技创新分类评价机制。我们研究制定了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等分类评价的办法,建立导向明确、分类细化的评价体系。
二、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与资金的管理改革,着力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一是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针对产业发展组织重大科技项目,2014年组织实施产业链重大科技项目182项。二是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改革扎实推进。科技厅、财政厅起草了《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代拟稿)》,出台系统举措,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三是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和统一的科研项目库。我们起草了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方案和四川省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等6个规范,启动建设统一规范的全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四是深入研究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专家意见等方式,摸清了我省科研院所发展现状,明确了改革方向、重点任务和改革时限,通过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改革,为全面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积累经验。
三、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专项改革
以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一是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重点,提升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的“集团军”。依托联盟完成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2014年支持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项目546项,经费76065万元,占科技部门全年总经费的59%。二是逐步建立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研发机制。制定了《四川省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分两批遴选出华为、东汽等40家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示范。主动吸纳了新晨动力、宜宾丝丽雅、华为(成都)等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参与2014年重大科技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决策。2014年由企业牵头的科技项目1309项,经费8.45亿元,由企业单独或牵头承担重大项目经费比例已达到70%以上,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实施。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通过补助创业投资和银行信贷领域的800多个项目,吸引社会资本126.5亿元。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至9月底,我省国、省级孵化器新孵化企业2245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458家,共计2703家。科技厅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协议,实现中物院4亿元大型科学仪器对外开放共享。科技厅联合省政府金融办出台《关于推广“盈创动力”模式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改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另外,军民融合发展专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省级层面推进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引导民品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的相关制度等改革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