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草根互联网金融在获得不少大学生粉丝青睐的同时,中国“大妈”也开始挤进“互联网金融”的大潮。开学第一周,大学生成为新增余额宝用户主力,而在资金量上,中国“大妈”则明显更胜一筹。
自从获知苹果官网可以开始预订iPhone6s后,身为铁杆“果粉”的小王毫不犹豫地订购了一部“玫瑰金64G”iPhone6s,这是小王自己购买的第三部苹果手机。对于这种看似有些“土豪”的行为,小王却十分“自豪”,“我的每一部苹果手机都是自己理财赚来的,没有花父母一分钱”。如今,草根互联网金融在获得不少大学生粉丝青睐的同时,中国“大妈”也开始挤进“互联网金融”的大潮。
“高财商”在大学圈流行
日前,某理财平台公布的《2015年大学生理财报告》显示,互联网理财在当今大学生中普及度很高。全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并且超过万人过去一年的理财收入在4000元以上。
对于不少90后来说,迈入大学校门,意味着自主打理财富的开始。根据统计数据,在开学前三周时间里,共有109万大学生首次使用余额宝,开始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费,而且越是临近开学,开通人数越多,在新增余额宝用户中,大学生占比达到34%,创全年最高值。
如果加上已经毕业,刚刚迈入职场的90后,那么在这三周时间内,整个90后群体更是占据余额宝新增用户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两倍,显示出90后已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
有趣的是,在固有观念中,学生理财,本钱不多,理财收入也必然不高,但实际情况是,有上万的大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理财,就可以赚出一整个学期的学费。而且这些学生的大数据画像显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并非“富二代”,但多是“高材生”,主要来自一些211、985高校。
大学生成为主力军
受父母的影响,某高校学生小蔡从小就有较强的理财意识,但用他的话来说,小时候的理财只是采取银行零存整取的“笨”方法。
进入大学后,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吸引了他的注意。小蔡将以往积攒的资金分流一部分购买了定期存一年能有10%左右收益的某互联网理财产品。在他看来,互联网理财“轻松不少”。如今,通过理财产品,小蔡已经成为了同学羡慕的“万元大户”。
从事理财业务的某银行工作人员记者,由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较高,大学生资金不多,所以一直以来,在银行做理财的大学生比较少。相比之下,新兴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不仅门槛低,且大学生也更擅长使用互联网,所以互联网理财更受大学生的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3万受访的大学生中,超过85%的大学生进行过各种各样理财的尝试,仅有14.0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使用过任何理财产品。分析师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财意识的建立明显来得更早一些,他们不愿意等到有足够本钱了再理财,哪怕本金较少,他们也会尝试理财;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理财的资金门槛、操作门槛都大大降低,这也为90后更早地接触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
“中国大妈”接受网络理财
近几年,作风彪悍的“中国大妈”多次成为国际新闻的主角。数据显示,55岁以上女性的人均投资金额高出整体43%,是80后的将近3倍。而比起刚刚独立的年轻人,手头宽裕的“大妈”们的豪气完胜。
招商银行公布的《城市居民个人理财与资产配置调查报告》显示,有88%的受访对象表示有理财意识,正在或即将进行财产管理。但有超过九成的受访对象存在有理财意识,但相关理财知识并不充足的问题。仅有16.0%的受访对象或其家庭成员拥有经济、金融、财务方面专业背景。“其实相比股票、贵金属、比特币这些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稳健理财更符合中老年人的需求。大妈疯抢黄金、盲从炒股这些事件正折射出普通老百姓投资理财渠道的匮乏”,有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大学生与“大妈”们的投资观念是中国人财富管理现状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是互联网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是国内部分投资产业对民众门槛较高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民间资本的合法路径过少,单靠个人投资或民间集资投资,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经济时代。”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今理财的草根化趋势以及更为稳健、谨慎的操作方法。
本报记者 陈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