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科技聚焦

四川首台商用人形机器人三月起量产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1-07 11:22:43】 【来源:四川日报】

  日前,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四川首台全自主产权的双足式商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1号”。“天行者1号”采用全自主研发的高紧凑一体化关节及高鲁棒性运动控制算法,能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

  据悉,该项目得到科技厅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技术基础,人形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动力学仿真、强化学习训练等环节全部在省内完成。

  成都力争到2026年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

  此次发布的机器人为原型机,该机器人身高165厘米,重约50千克,续航时长为一个半小时。下一步它还将接入电子皮肤等功能,让其智能度和稳定度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3月开始进行部分量产。未来,装配巡检等工业领域、文旅等公共服务领域都是机器人具体投入使用的重要应用方向。

  去年4月,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2026年将超百亿元。

  根据科技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简称《方案》),四川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要承载地为成都和绵阳。成都明确,力争到2026年,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打造100款机器人新品、聚集1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场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在绵阳,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夸父”走上街头,用方言当起文明劝导员。据介绍,“夸父”基本实现国产化,其100多个机械加工零部件,由绵阳本土的企业配套。

  突破数据、软件瓶颈,打造更好“人形机器人生态”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上,还有哪些堵点?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认为,当下最大的瓶颈在两个方面。一是场景数据的采集。人工智能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训练调教,才能进一步升级,而这些数据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产生。二是机器人操作系统。目前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较少,且整体与机器人硬件的适配度也有待提高,软件缺位会限制其发展。魏凯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政府、企业、市场协同发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人形机器人生态”,让产业更好地成长。

  根据《方案》,这些问题将被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引导链内企业协作配套方面,四川将聚焦操作系统等上下游,建立稳定可靠的配套合作关系,增强产业链根植性。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方面,四川将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金融支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科研伦理治理等手段,打造一个更优质的“人形机器人生态”。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有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配套,未来将聚焦于分布式VSLAM与机器人全身感知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争取在全国树立起“四川造”新坐标。

 
 
 
推荐阅读
 
中意人寿做客电台 探讨外籍人士保险服务
成都市少体校轮滑寒假集训营火热招生
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川师大获佳绩
亚微米级新材料应用于无供体牙龈修复
 
· 地中海俱乐部解锁旅行过年多元体验
· 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即将遭遇瓶颈
· 茅台葡萄酒跨年活动在蓉圆满落幕
· 内江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
 
热门点击
  1. 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 最新研究显示月球年龄比原来更老
  3. 谷歌透露下一个野心是构建健康人体地图
  4. 美敦力与先健科技扩大战略合作
  5. 高科技掌控生活 装上千里眼家里宝宝活动
  6. 四川律贝生物攻坚克难长薄鳅繁殖再创佳
  7. 四川省三项档案课题获国家立项
  8. 四川增强自主创新驱动升级  
  9. 院士创新工作站落户成都清科
  10. 易观智库发布中国搜索引擎报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