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科技聚焦

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闪耀四川智慧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1-09 00:02:46】 【来源:川观新闻】

  1月初,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海之畔,海风拂面,阳光普照。1日0时17分,这里传来新年捷报:中核集团福建漳州核电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华龙一号批量化首台机组建造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预计全部投产后每年将发电600亿度。站在农历龙年的尾巴上,记者走进项目近距离探“龙”,找寻大国重器中耀眼的“四川智慧”。

  技术:核电站“C位”华龙一号,打上浓浓“四川印记”

  站在漳州核电12楼的观景台上,向不远处眺望,目之所及,此次投运的1号机组上,圆圆的穹顶几乎与视线相平,宛如一座小小的城堡。

  这一核电基地中,华龙一号是绝对的核心。而其核心技术,则有着浓浓的“四川印记”,它来自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

  “我们负责了华龙一号最为核心的反应堆及制冷却剂系统的研发设计,以及相关主设备和仪控电系统的自主研发设计、采购等。”核动力院院长唐传宝说,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诞生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世界领先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设计理念既安全又先进上——历时30余年研发,华龙一号独创性地采用由核动力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77堆芯布置”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还运用了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等先进设计理念。

  其中,所谓“能动”,也就是靠电来驱动安全系统,保障核电站运行;但如果在核电站断电了等极端情况下,这时“非能动”就能派上用场,依靠重力、温差和压缩空气等自然力来驱动安全系统,通过蒸发、冷凝、对流、自然循环等自然过程来带走热量。

  唐传宝介绍,这就使华龙一号具备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强化的外部事件防护能力和改进的应急响应能力,并经过充分分析试验和工程验证,充分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它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此外,华龙一号的很多关键设备打上了“四川造”标签,比如DCS控制系统、控制棒驱动机构来自成都,核燃料组件源自宜宾等,带动了在川3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配套,涉及重大装备、数字化仪控等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关键是组建华龙一号批量化专业团队进行攻关

  “意义很大,直到宣布正式商运那一刻,我心里才踏实。”当时钟跨到新年,华龙一号批量化项目总设计师崔怀明拿着手机,看到微信群里从控制室里传来的消息,十分激动,连忙回复了“点赞”的表情。

  “一个字,好!”言语中,有着25年核电从业经验的崔怀明难掩自豪。随着这一机组投运,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7个,超过法国56个,位列全球第三位。在他看来,取得该项目成果的关键,在于核动力院组建华龙一号批量化专业团队进行攻关。

  从2015年7月启动,到2019年10月漳州一号机组开工,再到建造成功,攻关囊括了三个阶段。“最终设计方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经济性、更优的成熟性与更广泛的厂址适应性等特点。”崔怀明说。

  譬如在设计方面,相较于此前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机型反应堆系统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反应堆功率提升、燃料管理策略改进等设计优化和改进,其中重大改进20项,采纳经验反馈300条;在主设备设计和集成供货方面,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均采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和原材料均贴上了国产化的标签,走出了一条我国自主研制和制造的创新之路。

  让崔怀明印象深刻的是,在仪控系统方面,核动力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个国产核电安全级DCS“龙鳞”系统首次应用到大型商用核电站漳州1号机组。

  通俗来说,核电安全级DCS系统被称为核电站的“中枢神经”,是保障核反应堆及人员安全的重要系统。简而言之,通过把核电站运行的参数输送到DCS系统,DCS系统对核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如果监测到异常情况出现,DCS系统就将发出指令,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停堆措施。

  “这是该系统在百万千瓦级核电厂首次应用,对实现自主可控、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完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崔怀明说,这也是核动力院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自主转化,对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大激励和推动。

  未来,包括被称为反应堆“心脏”的CF燃料组件、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等核动力院自主化产品将在核动力院与双流区共建的核能产业园中制造,并力争应用到更多核电项目中去。

  现场:熬夜通宵做实验,睁大“眼睛”发现问题

  在项目前线,有一拨不分黑夜白昼的“侦察兵”。

  2022年9月,张翼从成都来到漳州,身份从坐在办公室里的研究设计人员,变为华龙一号批量化项目现场办主任,与三四个同事一起,在900多个日夜里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天早上7点50分出门,我们一直都是到达项目现场最早的人。”张翼的言语中传达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张翼和同事们要做的是,用眼睛寻找、发现问题。具体来说,走进现场,钻进核岛巡视,用双眼来发现、了解项目建造、调试情况,并将现场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里面”——总部团队,后者扮演着“大脑”的作用,对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并配合施工单位提出解决方案。

  在设备安装阶段,张翼在一次巡视中发现堆内构建围板出现磕碰伤问题,如果不加处理,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他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家里面”,并提出初步解决思路。经过分析判断后,总部认可了他的思路。“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目的就是要形成前后一体,用体系来保障安全。”张翼说,任何情况下核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一般来说,要做重大实验的时候,“家里面”的相关项目负责人都会到现场来,给现场团队吃下一颗定心丸。两年半来,熬夜通宵做实验也是常有的事。譬如,项目并网之后,进入深功率调试阶段,“由于功率较大,只有趁半夜用电量少时做实验。”张翼说。

  夏天,当地气温逼近40度,核岛里尤其闷热,现场团队经常一呆就是一天,衣服湿淋淋地贴在身上;不仅如此,有时还要处理科研人员与供货商之间不同的思维模式等问题……

  回想起那段日子,张翼觉得很辛苦,但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项目正式投运的那天凌晨,他守着微信群里传来好消息。“消息一弹出来,我很激动。”他说,自己为人父母,这个项目好比自己的孩子,怀胎十月看着孩子瓜熟蒂落,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当前,项目投运后,现场团队主要起到维护运营的作用,“好比汽车‘4S’店,全力确保核电站顺利运行。”

  就目前而言,核电成本仍然较高。对此,核动力院华龙一号批量化团队未来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用创新技术提高发电的经济性。“预计到2030年核电发电量有望达到总发电量的10%,与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一起,构建起较为理想的能源结构。”崔怀明说。

 
 
 
推荐阅读
 
成都蒲江绘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京东首批捐赠物资已送达西藏地震灾区
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闪耀四川智慧
瑞众保险旗下资管公司连续斩获两项荣誉
 
· 雅安发现兰科石斛属新物种洪斌石斛
· 地中海俱乐部解锁旅行过年多元体验
· 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即将遭遇瓶颈
· 茅台葡萄酒跨年活动在蓉圆满落幕
 
热门点击
  1. 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 最新研究显示月球年龄比原来更老
  3. 谷歌透露下一个野心是构建健康人体地图
  4. 美敦力与先健科技扩大战略合作
  5. 高科技掌控生活 装上千里眼家里宝宝活动
  6. 四川律贝生物攻坚克难长薄鳅繁殖再创佳
  7. 四川省三项档案课题获国家立项
  8. 四川增强自主创新驱动升级  
  9. 院士创新工作站落户成都清科
  10. 易观智库发布中国搜索引擎报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