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天,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上海市举办。活动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来自6个国家的7家机构申请,并现场与来自5个国家的5家机构签署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借用协议》。
根据《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国际合作管理细则》,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了月球科研样品国际借用申请评审,最终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7家机构的借用申请通过审查,可获取由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开展科学研究。
嫦娥五号执行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共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成为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自2021年以来,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组织六轮嫦娥五号样品申请,向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分发了250多份样品,总重量达77.68克。2023年11月,中国国家航天局面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任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截至2023年12月底,共收到1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4份借用申请,共计申请样品71份。
除科研样品向国际开放外,活动上同步发布中国深空探测任务合作项目信息,分别为探月工程嫦娥八号任务和行星探测天问三号任务。
其中,嫦娥八号任务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将着陆在月球南极附近莱布尼茨-贝塔高原,与在此之前实施的嫦娥七号任务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2023年10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开放200千克载荷资源用于国际合作,此后共收到41份合作意向。经专家遴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和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包括中国香港操作机器人、巴基斯坦月球车、月球中子分析仪等。
天问三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实施,由着陆器、上升器、服务器组合体和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组成,共配置6台科学载荷。活动上,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将开放轨道器和服务器共20千克质量资源,寻求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火星探测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