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快餐厅、科技市集、机器人测试训练中心……不久前刚开园的成都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与机器人应用场景有机融合,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4月28日,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特色产业园建设媒体吹风会上,包括新川之心在内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集中亮相。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成都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主攻方向打造“样板”特色产业园,推动资源要素聚集、产业规模倍增、园区品牌提升。目前,4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成都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起来看看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特色亮点。
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
5月起开放20余类机器人应用场景
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区域,以 “打造西部首个未来机器人公园” 为核心定位,让市民感受 “公园即场景,场景即产业” 的未来生活。
公园规划机器人产业聚集中心、机器人测试训练中心、机器人应用场景中心、机器人人才实训中心等6大功能中心。作为公园重要产业配套,诸葛空间打造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大模型专业科技园等,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今年5月起,公园将陆续开放20余类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清洁、物流、安防、消费、餐饮等多个领域。例如,无人快餐厅实现从点餐到配餐的全自动化服务,科技市集展示最新机器人产品与互动体验,无人作业示范区演示清扫、养护等智能装备的高效运作。
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
环湖打造“一区一园一岛”
以环兴隆湖4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为主阵地,四川天府新区以“一区一园一岛”为核心,打造生产集约、要素集聚、应用集成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
“一区”即成都超算中心园区,主要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供关键的生产资料;“一园”即天府新经济产业园,定位AI算法及应用特色园;“一岛”即成都科创生态岛,定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成都市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
科创生态岛已引进成都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14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截至目前,W7栋入驻率已达94%,“上岛”办公人数逾400人;已落地智能客服机器人、无人驾驶船、无人安防巡逻车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场景20余个。
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
3至5年引育头部企业10家以上
在武侯环城生态北片区,悦湖科技城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聚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发展高端软件和关键战略材料的主攻产业体系。
目前,园区正加快推进武侯科创产业园一期(46亩)尽快满足企业入驻条件、武侯科创产业园二期(58亩)及近悦湾生态公园尽快竣工投用;加快推进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向,园区还设立了专项基金,首期认缴规模5亿元,目标管理规模20亿元。
计划3至5年,园区将引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头部企业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本体与系统集成企业等超20家,打造各类验证及应用场景不少于80个,将悦湖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创新核心引擎。
成都机器人产业园:
8大特色应用场景年内落地
在成华区东北部,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由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优化整合而成,已聚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78家,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
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埃斯顿、国内机器人单项冠军企业卡诺普、精密焊接机器人上市企业麦格米特……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集聚成链的发展态势。
园区锚定“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目标,实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和营收规模分别达200家以上和100亿元以上。
在场景拓展方面,园区正加速新技术商业化应用,包括住建、交通、城管等15个新技术应用场景。今年内,烟草物流中心无人化分拣、熊猫基地玩偶3D打印、北湖生态工业无人船巡河等8大特色应用场景将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