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八爪鱼一样的外观、360度旋转的机械手臂……8月14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于2014年9月引进了四川首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俗称“手术机器人”)。截至8月14日,全院各科室借助“手术机器人”手术总量已逾6000例,其中机器人微创中心已顺利完成5000例手术。“手术机器人”可开展更精细、视野更清晰(可放大15–20倍)且术式更复杂的手术,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实现高难度外科手术的微创突破,被医生亲切地称为“机器人劳模”。
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医师操控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和3D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手术时,主刀医生坐在操控台前,通过三维立体影像,操控配备在机械臂上、具有滤抖功能和7个自由度的仿真手腕手术器械,将体外的动作精准传递至体内,完成手术。
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主任王东是全省首位在全球注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生。“以往人手难以触及的区域,机械臂可在360度空间内灵活穿行,完成转动、挪动、摆动、切割、止血、缝合等动作;机械臂上的稳定器更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与精准度。”王东介绍,借助手术机器人,患者出血更少,创口仅为1个或几个1厘米左右的小孔,恢复更快;对医生而言,操作更加轻松,手术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约数倍。目前,手术机器人已在泌尿、心脏、普胸、小儿、耳鼻喉等多个专业广泛应用,并可依托网络为异地患者提供远程手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