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具身科技)董事长冯振宇没有闲着,忙着调研了解景区对智能导览的需求等。
一周前,四川具身科技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天行者2号。
该机器人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景区智能导览。冯振宇进一步了解景区需求,优化并推动产品在文旅场景落地。
冯振宇是一名“90后”,在安徽出生长大。“小时候我爱看电影《终结者》,激发了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2010年,冯振宇入川,在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博士后,在四川的13年求学生涯中,冯振宇先后从事轮式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研究。“拥有环境适应能力和执行不同场景下任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才是机器人的最终形态。”冯振宇说,“人形机器人因为技术难度大、商业模式不明确,投身这一新领域充满挑战。”
转折出现在2024年,四川将人工智能确定为一号创新工程。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让冯振宇看到了发展机遇,决心持续在四川创业。当年9月,冯振宇和电子科技大学的同事们共同创办四川具身科技。当年12月,四川具身科技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天行者1号。这款机器人具备在复杂地形中行走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产品从图纸设计到整机组装,只用了69天。
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冯振宇和团队成员投入到天行者2号的研发中。冯振宇说,与天行者1号相比,天行者2号更加灵活、更加聪明、更加好用。比如,在灵活性上,天行者2号具有55个自由度,较天行者1号的43个自由度大幅提升,运动更加自如。天行者2号还配备了感知系统,可识别周围环境,和人进行交流,应用场景更丰富。
天行者系列产品快速迭代,离不开四川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90%。”冯振宇说,不管是结构设计、机械加工,还是组装装配、电气设计,四川具身科技的绝大多数上下游企业都是四川本地企业。此外,在机器人大脑、灵巧手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电子科技大学、天府绛溪实验室等四川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撑。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冯振宇和团队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资金问题。今年5月,四川具身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这笔资金的注入,让四川具身科技团队更好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中。“我们将推动更多‘四川造’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对于未来,冯振宇有着清晰的规划:今年底,将面向银发经济与家庭陪伴场景,推出情感陪伴人形机器人“爱湫”,并推动该产品量产;到2027年,将实现1万台产品批量化生产。
从求学到创业,15年的四川生活,让冯振宇感受到四川的变化。他说:“以前,大家一提到四川,就想到安逸的生活;现在,安逸生活之外,大家还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