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3日讯 9月30日,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之际,四川博物院广场庄严肃穆。一辆特别的大篷车缓缓打开,将十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呈现在公众面前,诉说那段烽火岁月的血与火。这场名为“大篷车里的抗战文物故事”的活动,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把厚重的历史记忆带到群众身边,让人们在国庆前夕重温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展品中,一块1936年的“大日本驻川总领事署”木牌格外引人注目。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在成都设立领事馆,遭到成都、华阳民众坚决抵制,木牌最终被摘下。观展市民李老先生说:“这块木牌记录了不屈的民族气节,提醒我们人民从不向外来压力低头。”另一件展品——朱德总司令1936年致刘湘的信函,以文言文写就,字里行间充满忧患意识和团结抗日的呼吁,令观众深切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大局观与远见。
刘湘1938年的绝笔家书尤为动人。信中既叮咛子女学业,也流露出因病不能再战的遗憾,不到两周,他便与世长辞。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卢女士说:“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将领的赤子之心,他既是军人,也是父亲,更是爱国者。”
展柜中,《大声》《大生》《图存》等抗战时期的报刊,记录着当年人民的呐喊与信念。大学生小王久久驻足,表示“仿佛听到了那个时代的呼喊”。同时展出的,还有车耀先烈士的演讲照片与自传手稿,以及《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文章、中共七大代表证等,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身影。
与以往不同,此次活动采用“大篷车流动博物馆”的形式,让文物真正“走”到群众中间。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与观众的真切感悟,使文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四川博物院负责人介绍,这些文物大多为首次展出,选择在烈士纪念日举办,正是要提醒人们在举国欢庆之时不忘牺牲与奉献。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大篷车带来的不仅是尘封的记忆,更是信念的火种。穿越战火的呐喊、书信中的赤诚、报刊里的呼声,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熠熠生辉,激励人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