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天府绛溪实验室与国内合作单位共建的“银杏一号”量子互联实验平台再次上新,增加了多用户量子纠缠密钥功能,将4用户量子纠缠密钥率的纪录提升了2个数量级,达到约3.6kbps@40km(在最远40公里的距离上,稳定地维持每秒3.6千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将纠缠密钥互联用户数量增加到6个,纠缠密钥分发距离理论上可达到250公里。
据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副研究员范云茹介绍,研究团队为此次“银杏一号”功能上新,开展了新一轮的关键技术攻关,新研制出一款“宽带量子纠缠光源”,该光源在时间—能量自由度上纠缠,可以在光纤通信波段实现64纳米带宽的量子纠缠输出,为平台后续组网奠定基础。另外,围绕多用户量子纠缠密钥组网,研究团队使用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作为“银杏一号”的“网络交换机”,“宽带纠缠光源”的输出光子通过交换机分发到用户手中。
通过上述攻关,“银杏一号”既可实现多用户同时连接,又能根据网络业务需求随时动态调整接入用户,实现“量子资源按需分配、量子安全时刻守护”的功能。
截至目前,“银杏一号”量子互联平台的国际领先突破达到4项,此前3项分别是“城域量子隐形传态速度两年来国际领先”“多用户量子组网频道资源消耗较国际最优方案节省2/3”“攻克国际首款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接下来,“银杏一号”科研团队将继续攻关核心技术,研制固态量子存储中继、光量子计算系统等,推进成都量子互联示范网的全面建设。据悉,成都将在2026年建成量子互联示范网,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算力需求,首期计划在高新区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