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28日讯 坏消息还少吗!又有一个不容乐观数据出来了。
刚过去的10月份,白酒的产量为111.39万千升,同比下降2 .49%。白酒单月产量正增速终于被打断了,今年以来首度由正转负。
遥想12年前的2003年,中国白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实现了产量的正增长,当年的增幅为2%。到了2005年,产量增幅即达到15%,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的增长幅度。
产量,迟钝的指标还是有反应了
这是不是让人感慨?反正老马我有点感慨。还记得2006年春交会的时候,中国食品协会白酒分会在成都召开行业发布会,分析了白酒行业的大好形势。会上也有多家企业纷纷表态,公司准备要大干一场。可转眼12年过去了,我们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当然,并不是真正的轮回,2003年的时候,白酒行业收入不过530亿元,12年已经增长了近10倍,达到了5000亿元。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也说明了我们这个行业发展是有曲折的。
我们到底该怎么看白酒产量的下降?在老马看来,在价格、库存、企业收入、利税、净利润、产量等多个指标中,产量是最后一个感知市场冷暖的指标,它是最迟钝的指标。因为事关产量的决策总是一个阶段后才会作出,比如在前几年形势超好的时候,企业才会投资扩大产能,所以我们在那几年总是听说谁家的工业园又开工了;反之亦然。所以,虽然产量出现下跌了,但实在不必惊慌,因为它迟早会下跌的,这两年价格、收入、利润都在下跌,它不跌才怪。
但产量终于跌了,总是说明点问题的!起码说明了企业对未来信心不大,都在减产,这就从侧面应征了从业者目前的悲观心态。的确是,市场层面目前还没有让人乐观的事态。2014年的中秋节击破了多少从业者的幻想,很多人都以为市场在今年见底,但中秋节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市场可能会继续下探,单从茅台、五粮液的价格走势即窥一斑。
经销商,酒种多元化你关注了吗
对于广大经销商来说,下一步必须认清目前的严峻形势。面对未来,经销商有必要认真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库存问题,二是转型。尽管“去库存”的口号喊了两年,但目前渠道库存量仍然高企,尤其是中高价位的产品。对于库存问题,如果上游支持无望,那就长痛不如短痛,尽早脱手。库存清了,公司才能轻装上阵,才能考虑转型问题。转型问题涉及很广,一个核心是如何在传统渠道夯实自己的竞争优势。多年来,轻松的团购模式已经让我们变懒了,现在需要经销商重新回归传统渠道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老马再提醒一句,经销商还需要对酒种多元化的趋势保持关注。个人认为,大众酒的内涵绝不是做低价位白酒的问题,而事关酒种的多元化。未来,大众酒主流仍然是白酒,但其他酒种的比例会扩大。从2013年几个酒种的销售收入数据来看,在中国人目前所消费的酒饮中,白酒占到65%以上,啤酒约为18%,剩下不足15%的份额被红酒、露酒(包括保健酒)、黄酒乃至鸡尾酒等多个酒种瓜分,将来,这些占15%的酒种比例会扩大,白酒会缩小。具体来说,红酒比例一直在稳定增长,随着白酒增速快速下降,红酒的相对增速会迅速提高,而啤酒的高档化趋势继续发展,同时,露酒、鸡尾酒等酒种增速会加快。在大众价位的白酒内部,产品和包装两方面的创新趋势都会加快,比如营养型白酒,比如光瓶酒突破价格天花板。这些产品方面的趋势值得大伙儿关注,产品的变化必然带来渠道、竞争模式的变化。
上游们,价格能挺住吗
经销商库存问题源于价盘的不稳定,价格一直下跌,经销商想出手而不能,除非下决心亏一把。所以对于上游来说,把价格挺住是天大的事情,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的生命线。不管是几块钱的低价酒,还是几百元的高价酒,价格生命线都必须牢牢守住。
但是我们看到仍然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迫于多方面的市场、非常市场的压力偏向于增量而非保价。前段时间茅台内部会议决定2015年不增量,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决定。我没说是英明的决定,因为保价和控量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和压力,这需要企业决策层的勇敢,能否顶住压力,以市场的长线发展为唯一目标,这需要勇敢,也要决心。我们期待下一步企业们在价格线方面有更果敢的决策。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拼命保住市场占有率。甭管你下滑多少,别人下滑多少,一定要记住,你的市场占有率不能下滑。比如在100块钱的价位上,你的产品占有率原来是30%,哪怕业绩下滑了50%,你的占有率也要坚挺在30%,或者更高。
不管怎么样,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已经徐徐拉开序幕了。
|